浅析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Ⅰ》 巢琦14策划 摘要: 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Ⅰ》改编自中国民间乐府诗《木兰辞》,这是迪士尼公司第一次将中国民间故事改编成电影。为了让这部封建传统意识浓厚的电影能被全世界观众所接受,迪士尼公司在保留了电影的中国元素的同时,又为其添加了不少西方文化色彩。这位存在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中的“木兰”,放在了西方人的笔下,经过他们的另一番解读和创造,又有了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形象 歌舞 中国元素 细节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中国人眼中,木兰只是一名为了孝顺父亲而易装从军的中国传统妇女。然而,经过迪士尼公司改编过的《花木兰Ⅰ》,却并没有体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中木兰对父亲的担忧,取而代之的是木兰与父亲的争吵,也没有体现木兰归家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中女子的温柔娇羞。更多的是描绘了木兰从军之后的所遇到的重重艰险与考验。为了迎合各种文化意识形态背景的观众,故事的重点由“孝”变为了“忠” 丹鹤有宇 丹鹤有宇.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形象解读. /view/e7cc4f0c6bd97f192279e9d9.html?pn=2pu=usm@0,sz@320_1003,ta@iphone_2_5.1_1_11.4,2017–04–16. 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 电影中“木兰”的形象与迪士尼另一位亚裔公主——《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有几分神似,可能是因为都是亚裔的缘故,却又有各自的特点:茉莉公主有着高鼻梁,身着异域风情的服装,相比之下,木兰的形象就真的是朴实无华,小眼睛、粗眉毛、塌鼻梁、厚嘴唇,腿肚子还尤其壮实 \o 去F小姐的个人主页 F \o 去F小姐的个人主页 F小姐.迪士尼的“非主流”小公举们 四位皮肤不那么白的公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story/1KEnDHVefH6/,2015–07–18/2017–04–16. 木兰的奶奶的形象也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木兰的奶奶是个矮矮胖胖的老太太,甚至才及木兰的腰,面部容貌在却普通人的基础上夸张了好几倍。而这个矮矮胖胖的老太太,却正是电影中的“美式幽默”和“西方人文情怀”的体现,因为只有西方的老太太可能会做出类似于电影中“不顾车水马龙淡定穿过马路”的事情。 电影中三个小兵也各具人物特色,形象夸张。高高胖胖、高高瘦瘦和矮矮瘦瘦,这不失为美式幽默的又一点体现,高高胖胖的小兵最后还利用自己的身材优势救了快要坠崖的木兰和将军。电影中更是对匈奴和其他人的外貌形象做了区分,可见迪士尼公司的用心。 “百老汇”式的歌舞 “百老汇”作为美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之一,其歌舞特色在美国电影中出现并不稀奇,更何况是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虽然放在中国古代历史背景中让人觉得不适应,我们却不能否认这种设计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木兰在见媒婆前的一系列梳妆打扮,就是在歌舞中进行的,参与其中的除了木兰的母亲和奶奶之外,还有为她梳洗打扮的妇人,时而独唱,时而合唱,曲调轻松诙谐幽默,词也是饶有一番趣味,这也是“美式幽默”的另一番体现。 与用来表现“木兰梳洗打扮”的事情发展顺序的歌舞不同的是,军队中的歌唱是用来表现军中生活与训练的时光的流逝,这是木兰军旅生活中很重要的一段,她和曾经瞧不起她的人成了朋友,也让将军对军队士兵有了信心,歌唱在这其中起了很大的表现作用,不同于梳洗打扮时笛子的悠扬婉转,此时的交响乐恢宏大气,更能体现军队的士气所在。后来军队出发打仗和祖宗祠堂开派对也分别运用了歌舞的表现形式,在增强艺术效果上,歌舞这种表现形式确实是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中国元素和现代色彩 根据中国故事改编的电影必然需要中国元素来表现电影的文化情怀与色彩,然而,《花木兰Ⅰ》这部电影却是中西方、古现代色彩并存。 电影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了中国的笛声与西方的交响乐,以及木兰祖宗显灵的桥段,在行军打仗时,士兵们歌唱着“梦想有姑娘”时还出现了中国的水墨画场景,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木须”这个角色。 “木须”是一条龙,在中国的民间故事中是不存在的,是该电影后来加上的虚拟角色(包括奶奶给木兰的“幸运蟋蟀”和木兰的祖宗)。在中国,“龙”自古以来都是权利、祥瑞和神圣的象征,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威严无比、威力巨大。而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却是邪恶的象征,拖着长长的蛇尾,并且能够喷火 黄玮莹.电影《花木兰》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7/view-6298922.htm,2014–11–17/2017–04–16. 电影中的风趣幽默也让人忍俊不禁,这主要体现在电影中充满现代色彩的道具中:木兰在从军时,因为懒床而被“幸运蟋蟀”的闹钟叫醒;以及木须帮助木兰不被其他士兵发现其女儿身,在咬了士兵之后用牙刷和牙膏刷牙。这些本不该出现在历史剧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