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讲义.pdf.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 学员专用讲义 《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中公教育学员内部资料 第一章 德育概述 【真题再现】 1.狭义的德育是指( )。 A.社会德育 B.社区德育 C.学校德育 D.家庭德育 2.德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 )。 A.导向作用 B.制约作用 C.积极作用 D.影响作用 3.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 )。 A.数量标准 B.质量标准 C.形式标准 D.内容标准 4.【多选题】在社会主义中国,德育包括(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艺术教育 D.道德教育 5.【多选题】制定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 A.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B.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C.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D.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6.【判断题】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 【内容梳理】 一、德育的含义 (一)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 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 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 (二)品德的含义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 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三)德育的内涵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 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 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 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德育的功能 (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主要是指德育对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 (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 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 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实际上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德智体美诸育具体 任务的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实际作用。具体来说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 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促进功能。 三、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的含义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 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 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 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1.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规定 我国中小学实施德育的直接依据:1993 年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1995 年颁布的《中 学德育大纲》。 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 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 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 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 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 能力。 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 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 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 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2.对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解读 (1)强调基础性 这表现在更加重视基本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方面的教育以及心理品质教育。 (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小学生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