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 利 学 报
2018年2月 SHUILI XUEBAO 第49卷 第2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18)02-0195-12
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时空分布特征与淤积原因
安催花,鲁 俊,钱 裕,罗秋实,崔振华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
摘要:在补充完善水沙、观测断面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沙量平衡法和断面法分析计算了1960年以来宁蒙河段
的泥沙冲淤量,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接近、各有特点,可互为补充使用。分析冲淤量时间分布特征表明,不同时期
年内的冲淤分配特征不同,1987年以来宁蒙河段泥沙淤积加重,且淤积加重主要集中在汛期和小于0.1mm的各
粒径组泥沙,大于0.1mm的粗泥沙淤积量有所减少。分析冲淤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宁蒙河段淤积主要发生在
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和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河段,1987年以来以河槽淤积为主,横断面萎缩。根据宁
蒙河段水沙来源情况,从多个方面分析宁蒙河段淤积变化原因表明,干流水沙条件变化尤其是龙刘水库联合运用
对干流水沙条件的显著改变,包括减少了汛期水量以及大流量过程,是导致宁蒙河段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宁蒙河段;冲淤;时空分布;淤积原因;黄河上游
中图分类号:TV14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243/ki.slxb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自宁夏下河沿至内蒙古头道拐全长990km,受两岸地形控制,形成峡谷河段与平
原河段相间出现的格局,其中内蒙古巴彦高勒至头道拐河段是典型的平原冲积性河段。1986年以来宁蒙
[1] [2-3]
河段尤其是内蒙古巴彦高勒至头道拐河段河道淤积萎缩严重 ,严重威胁宁蒙河段防洪防凌安全 ,先
[4-5]
后发生了6次凌汛决口和1次汛期决口,防凌形势十分严峻。河道冲淤与凌汛关系密切 ,是影响凌情
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宁蒙河段淤积时空演变特征与成因,有助于宁蒙河段治理措施科学合理制定。
1 河道冲淤量计算
[6~9]
利用实测资料进行河道冲淤量计算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相关河段的输沙率或沙量资
料采用沙量平衡原理计算河道冲淤量,称为沙量平衡法;二是利用实测大断面资料计算河道冲淤
量,称为断面法。由于宁蒙河段已有资料尤其河道淤积观测资料相对较少,给河道冲淤量分析带来
一定困难。本次采用两种方法同时对宁蒙河段实际发生的冲淤量进行了计算。
1.1 沙量平衡法冲淤量 沙量平衡原理即所有进入河道的沙量之和等于从河道出去的沙量之和加上
河道冲淤量。进入宁蒙河段的沙源较为复杂,包括干流进口沙量、区间支流来沙量、区间灌区退沙
量以及区间入黄风积沙量;从河道出去的沙量包括河段干流出口沙量、区间灌区引沙量。沙量平衡
公式如下:
W + W +W + W = W + W + ΔW
s进 s支 s退 s风 s 出 s 引 s
则:
ΔWs = Ws进 + Ws支 +Ws退 +Ws风 - (Ws 出 + Ws 引)
收稿日期:2017-05-23;网络出版日期:2018-02-27
网络出版地址:http:///kcms/detail/11.1882.TV0909.007.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402408,2016YFC0402503)
作者简介:安催花(1963-),女,河南汝南人,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泥沙研究和水利规划研究。
E-mail:anch54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