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 年 第 58 卷 第 3 期:247 ~ 253 《中国科学》杂志社
论 文 SCIENCE CHINA PRESS
青海昆仑山山口发现的细石器考古新材料
①③* ②* ③ ①
汤惠生 , 周春林 , 李一全 , 梁中
①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南京 210097;
②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南京 211100;
③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石家庄 050024
* 联系人, E-mail: tanghuisheng@163.com; clzhou@
2012-06-12 收稿, 2012-08-06 接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MZ001)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7JA850004)资助
摘要 2009 年考古学家在通往青藏高原腹地, 亦即藏北高原的昆仑山山口地区的野牛沟新发 关键词
现了一处(海拔 3800 m)早期人类活动细石器地点. 该地点尚有两处保存完好的火塘遗存, 对 中全新世早期
火塘灰烬进行AMS 14C 测年, 其时代为7500 a BP 左右, 这不仅意味着该地区细石器年代的 昆仑山山口
确认, 同时也为普遍见诸青藏高原而又缺乏地层与断代的细石器地点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参 细石器遗存
临时性与游动性
照. 在火塘周边还发现一定数量的细石器, 包括细石核、石叶、刮削器以及用于加工石器的
残石块. 石器的质料、组合以及类型等都反映出一定的权宜性, 结合火塘的临时性, 初步分析
认为这是一处全新世早中期游动至此的、主要以采集狩猎为目的的随机性食物搜寻者的遗存.
近年来 , 人类早期对青藏高原开发成为史前考 保存状况良好的石器地点 , 称此发现地为地点Ⅰ. 距
古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 青藏高原东北缘为人类最早 地点Ⅰ西南约 500 m 处, 在地表采集到两件石器, 称
踏足高原和早期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1~6], 受 此发现地为地点Ⅱ (图 1). 下面分别介绍和描述这两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的影响 , 自晚更新世以来, 史前人 个地点及其石制品 .
类 3 次向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张的历程均受气候环境 野 牛 沟 细 石 器 地 点 Ⅰ 位 于 94°14′59.9″E,
变化的强烈约束[7]. 人类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是早期人 35°52′59.9″N, 海拔为 3800 m. 该地点除发现类型较
类是否能成功在高原生存的关键 , 而人类向青藏高 为丰富的石制品外(表 1), 还发现两处保存完好的露
原扩张的年代及人类生存与活动方式则是青藏高原 天火塘遗迹. 围绕着两处火塘, 分布较为集中的细石
早期人类活动研究的核心 , 野牛沟石器遗址则为此 器和制作石器所产生的石块废料(图 2).
提供了实物证据. 火塘保存堪称完好 , 略高出地表, 呈圆形结构 ,
中间微凹. 内径约 40 cm, 外径约 80 cm. 对火塘解剖
1 野牛沟石器遗址 后 , 表层为 0.5~1 cm 厚的较硬的薄层黄土 , 下部
青海海西州地域主体为柴达木盆地 , 北靠阿尔 7~20 cm 为疏松的灰烬层 . 火塘内发现数块直径在
金山、祁连山, 南依昆仑山 , 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 10~17 cm 之间的灶石, 有的上面尚有灰黑色的烟炱 .
候 . 野牛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