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初中语文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答案.docx

2019年上半年初中语文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学习资料分享---- 初中语文教资面试真题 2019 年上半年初中语文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答案 一、考题回顾 初中语文《望岳》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欣赏《泰山》相关视频 2.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相关资料。 3.介绍文体。 (二 )朗读指导,新课教学 1.朗读课文,感受泰山磅礴的气势。 (1)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 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歌的方法。 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三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作者向岳而望,都看到哪些景色 ?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明确:首句“岱宗夫如何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 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 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语出惊人,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在古 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 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的景象。 (板书:远望 )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 (板书:近望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 ; 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 须睁大眼仔细看才能看见。 这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板书:凝望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 ,这显然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 (板书:愿望 ) (四 )进入研读,探究情感 1 / 7 初中语文教资面试真题 1.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五 )研读赏析,品味语言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 道,试分析其妙处 ?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 (六 )作业小结 1.小结: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2.作业:背诵并默写《望岳》并将《望岳》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 (100-200) 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一说你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 【参考答案】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 在领略诗人豪情的基础上, 提高诗歌朗读 和鉴赏能力。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 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 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同时抒发了自己勇于攀 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 学生体会诗歌中作者的这种豪情。 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分析深入地走进诗歌, 在体 悟诗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2.试着赏析评价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 ,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 着一个“高”字。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 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我将重点分析赏析三四两句。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 “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 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 “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 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 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2 / 7 初中语文教资面试真题 一、考题回顾 初中语文《陋室铭》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曾经有一个文人因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 当地的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他得知文人被贬而来, 便多方刁难强迫他在半 年内搬了三次家, 最后住进了仅能容纳一桌一椅一床的陋室。 如果是你们, 你们 会怎么办呢 ?这位文人他写了篇文章刻在自己门前的石碑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这篇立于房门之前的文章《陋室铭》 。 (二 )整体感知 1.反复吟诵全文,划出读不准的字音,读出节奏,教师指导。 2.自由读课文,疏通文意,提出疑问,集体交流。 (三 )研读赏析 1.细读课文,理清内容。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三句, 思考讨论: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 为何要在开头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呢 ?(学生讨论并积极发言。 ) 明确: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开头以比 喻起兴,以虚 (山水 )衬实 (陋室主人 ),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这几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和“灵”的性质,即“陋室”不“陋” 。“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朗读后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