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doc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训练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了避免第二课时容量过大,路上、外洞我放在第一课时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双龙洞孔隙、内洞的特点,感受溶洞奇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内洞景象。 3、学习作者记叙、表达的方法,渗透游记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 2、有感情朗读; 3、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孔隙的特点。 学习者分析: 因为本班学生年龄小,阅历有限,家境不富裕,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外出旅游的阅历,因此,我在充分阅读的文本的基础上,出示有关双龙溶洞的图片,增加直观感受,并有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写话、复述课文。丰富的课件制作,充分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外洞特点: 1、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欣赏了沿途和外洞的景色,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过程?(板书:沿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泉水是作者的向导,谁能说说它的流经路线?(画泉水) 迎着泉水,作者来到外洞。(课件出示:外洞图片) 3、谁愿跟老师合作,解说外洞? 师:到了外洞,你瞧! 生:洞口像桥洞似的--------------------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外洞有什么特点?叶圣陶先生用什么方法介绍的? 二、学习孔隙特点: 1、外洞大得出奇,令人惊叹。来到孔隙,作者心情又怎样? 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一个描写心情的词语。 “好奇”是什么意思? 2、作者对什么好奇?我们从这段话中找答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面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3、交流: (小船)这只小船有什么奇特之处?你来读读这句话。 你从哪儿看出来小船窄? 4、这只小船窄得少见,真有意思,老师读读。(故意漏掉“仰卧”) “仰卧”漏掉行不行?你又体会到小船有什么特点? 小结:小船窄又低,这是孔隙第一“奇”。 5、作者还对孔隙的什么好奇? 你可以先读句子,再谈看法。 我们发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行船方式——拉船过空隙!这是孔隙第二“奇”。 我们还发现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乘船方式——卧船贴船底!这是孔隙第三“奇”。 6、孔隙为什么有这么多令人好奇的现象?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填空: 读课件,填空:一“奇”小船窄又低, 二“奇”拉船过孔隙, 三“奇”卧船贴船底, 原来孔隙---------------。(板书:窄、低) 7、外洞那么宽、大,孔隙却这般窄、低,只能拉一只小船进出(画出外洞、孔隙小船图),这是谁创造出来的?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作者的写法也同样奇妙!看大屏幕,作者围绕哪个词写孔隙?(指课件) 对,记在书上:说好奇 小结:3个好奇就像3把尺子,作者巧妙地写出了孔隙的低、窄。介绍孔隙特点,第五自然段还有一处神来之笔,谁发现了? 课件出示: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8、这是用什么方法写孔隙?(记在书上:说感觉) 作者写感觉哪些词用得特别精妙? “挤压”用动作演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稍微、一点儿”让学生趴在桌上抬头,问:“在空隙能这样吗?为什么?” 9、孔隙只有一尺低(拿尺子),如果让你卧船过孔隙,

文档评论(0)

zyg_29301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