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感染与免疫模板.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常体液中的抗菌物质有:补体和干扰素,以及溶菌酶、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白细胞素、血小板素、正铁血红素、精素、精胺碱和乳素等。 又称为获得性免疫或者适应性免疫。能够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特异性免疫 自动获得 被动获得 天然获得 人工获得 天然获得 人工获得 临床感染 接种死、活疫苗 胎盘、初乳 注入免疫血清 是指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从抗原刺激开始,经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感应),使它们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等一系列变化,最终表现出相应的体液免疫或(和)细胞免疫效应。 能识别异己、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是免疫应答的三个突出特点。 根据参与的免疫活性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的不同,免疫应答又可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类。 细胞免疫: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一类小淋巴细胞(依赖胸腺的T细胞)发生增殖、分化,进而直接攻击靶细胞或间接地释放一些淋巴因子的免疫作用。 体液免疫: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来源于骨髓的一类小淋巴细胞(B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由它合成抗体兵释放到体液中以发挥其免疫作用。 1, 抗原(Antigen); 2, 抗体(Antibody); 是指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 抗原具有两种特性: 1,免疫原性; 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能力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又称为反应原性 指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产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凡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就称之为完全抗原。 如:多数蛋白质,细菌细胞,病毒,细菌外毒素等。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又称为半抗原(hapten),指缺乏免疫原性而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如:大多数多糖、类脂、核酸及其降解产物以及某些药物等。 半抗原+蛋白载体?具有免疫原性,成为完全抗原。 指高等动物体中,由抗原刺激机体的B细胞,由B细胞转化成浆细胞所产生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抗体的特点: 1,仅由鱼类以上脊椎动物的浆细胞所产生; 2,必须由相应抗原物质刺激免疫细胞后才能产生; 3,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非共价和可逆的结合; 4其化学本质是一类具有体液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在体外可与相应抗原作用产生可见反应——血清学反应;在体内可起抗传染作用。 1962年Edelman G提出了Ig的Y型四链结构。 典型的Ig分子是由一长一短的两对多肽链对称排列而成的一个Y形分子。近对称轴的一对较长的肽链称为重链(H链),外侧一对较短的肽链称为轻链(L链)。 V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C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铰链区(hinge region)。 IgG分子结构示意图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和阶段性和条件依赖性。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包括反应物的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阶段性 第一阶段:特异性结合阶段,反应快,不可见 第二阶段:反应可见阶段,反应慢,出现凝集、 沉淀和细胞溶解等现象 1. 传染 2. 非特异性免疫 3. 特异性免疫 4. 抗原与抗体 1,传染与传染病 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1)病原体;(2)宿主的免疫力;(3)环境因素。 3,传染的三种结局: (1)隐性传染;(2)带菌状体;(3)显性传染 疾病(Disease): 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体内或体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复杂且具有特征性的病理状态。 病原体(Pathogen):凡是引起传染病的各种微生物或其他生物。 传染(infection): 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指机械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和)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是一类由活病原体的大量繁殖所引起,可从某一个宿主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同种或异种宿主另一些个体的疾病。 人畜共患病(Zoonotic disease):能够在人类与其他脊椎动物间发生自然转移的传染病。 一,病原体 二,宿主的免疫力 三,环境因素 病原体的数量、致病特性和侵入方式是决定传染结局的最重要因素。 病原菌 毒力 (virulence) 侵入数量 侵入门径 毒素 (toxin) 侵袭力 (invastiveness) 内毒素 外毒素 指病原体所具有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