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白虎汤“四大证”证质疑.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虎汤“四大证”证质疑 据我从医四十余年,尚未遇到过典型的所谓白虎汤“四大证”悉具者。白虎汤证到底有否身大热?白虎汤到底能否治身大热?本文特提出质疑。 我们先回归仲景条文观之。《伤寒论》、《金匮要略》关于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共有十条: 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168条:“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倶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汤加人参汤主之。” 第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170条:“伤寒脉浮,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176条:“伤寒脉浮,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第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350条:“伤寒脉浮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另《金匮要略》痉湿暍篇一条:“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疟病篇 一条:“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综观这些条文均无直接提到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证有“大热”。而且169条还说:“伤寒无大热”,176条甚至说:“表有热,里有寒”(“里有寒”会否是错简,暂且置疑,不论。)只有168条提到:“表里倶热”,350条:“里有热也”。痉湿暍条:‘“身热而渴”,疟篇条:“但热”。即使是专讲阳明病外证的第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都没有明显说是“大热”。 而相应使用石膏的方证如麻杏石甘汤、竹叶石膏汤(不计大青龙等)均无提到“大热”。麻杏石甘汤两条,第63条、第162条都说“无大热者”(大多注家解释这方的“无大热”即“无表热”)竹叶石膏汤则是:“伤寒解后,虚嬴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即白虎加人参汤去知母,加麦冬、半夏、竹叶、生姜而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名曰大白虎汤。没有提发热,更没有“大热”。 那么,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的“大热”又从何而来?《温病条辨》:“太阴温病,脉洪大,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吴氏在仲景白虎汤证的基础上加入了舌黄,面赤等证,意在强调其“热”。同时又提出白虎汤“四禁”:“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近人秦伯未更把白虎汤证归纳为:“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引自浙江中医学院编《温病条辨白话解》)。从此,教科书包括《温病学》、《方剂学》、《伤寒论》讲义便以此四大证为白虎汤汤证了。仲景原意反而被淡化。世人无不以为白虎汤是为“大热”(高热)而设。如果真如后世注家注麻杏石甘汤之“无大热”即“无表热”,则更不宜用“大热”来形容白虎汤的发热。 临床所见,发热的病人,特别是高热的病人,通常都没有汗出,汗出则热便随之而退。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又说:“暑当与汗皆出,勿止。”都是说汗出则发热便退(包括自身出汗和医源性的发汗)。越秀区中医院曾于1983年7至9月值盛暑时节,观察了100例高热病人,无汗者佔89例,发热无汗是绝大多数的。因此说,桂枝汤及白虎汤的发热而伴汗出。不是常例。发热无汗如麻黄汤、大青龙汤才是常例。以此观之。麻黄汤、大青龙发热较高。桂枝汤,白虎汤发热未必很高。还要注意的是,发热与“热证”不是同一概念。即是说,大青龙汤的发热不是“热证”。白虎汤的“热证”不一定是高热。正如仲景指出的“表里倶热”、“里有热也”是指病机而言。(当然古代也没有高热的概念,但是发热加一个“大”字,肯定是指发热比较重)。 如上所述,仲景原文,并未指出白虎汤证发热的程度。由是观之,应是无“大热”的。且从现实观之,甚少见大汗出而仍高热者。那么仲景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外证侧重在那里?查《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小白虎汤药物组成即白虎汤,而治:“天行热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此实为《伤寒论》之白虎加人参汤证。无疑仲景在辨证用药上加上了人参,加强其养液的作用。但从此处看出白虎加人参汤乃白虎汤嬗变而来。即原来白虎汤(小白虎汤)也是为养液护阴而设的。仲景嫌其救阴不足而加了人参而已。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原文也看不出“大热”一证。依我拙见,白虎加人参汤及白虎汤其外证重点应都是“渴”而前者更是“大渴”,而不是“大热”。细看第26条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