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直流电机 2.1 概述 2.1.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复习e=Bδlv公式,说明e正比于Bδ。结合图2.1解释v=2πRn/60 (m/s, n(r/min)); 机械角速度Ω=v/R=2πn/60 ( r/s); 电角速度ω=pΩ=p2πn/60 (rad/s) (记下来);导体或线圈。 将直流电机的简单工作原理图结构介绍清楚。包括:N、S磁极和A、B电刷静止,换向片、线圈(导体)以及电枢逆时针旋转。将其抽象成一个平面图。 假设磁力线进入磁极为正方向,离开磁极的磁通方向为负。得气隙磁密在空间得分布曲线 Bδ(θ)(0≤θ=ωt ≤2π)。进而得到导体电势e(ωt)和线圈电势eAB(ωt)。 经过合理的多个线圈均匀分布设计,按照一定规律连接起来就组成电枢绕组,便可以获得近似直流电动势。 工作原理: 发电机:电枢绕组中感应的交变电势,依靠换向器的换向作用,利用静止的电刷把同一磁极 下导体电势引出,变为直流电势输出。(发电机惯例) 电动机:通过电刷和换向器的共同作用,使得同磁极下的导体边流过的电流方向不变,导体 受力方向不变,进而产生方向恒定的电磁转矩,使电机连续转动。 结论:(1)电机内部(电刷为界),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势、流过的电流是交流量。 (2)电机外部(电刷两端),电动机运行外加直流电;发电机运行输出直流电 从原理上讲,同一台电机既可以作电动机运行又可以作发电机运行,是可逆的。 (4)电动机惯例 发电机惯例 i i u Motor u Generator 2.1.2 直流电机的主要结构部件 主磁极、换向极 定子——起机械支撑,产生磁场的作用 机座、端盖、电刷、轴承 直流电机结构 气隙——耦合磁场 转子——产生电磁转矩、产生感应电势 电枢铁心和电枢绕组 换向器、转轴、风扇 部件名称 作用 材料 结构 主磁极 励磁绕组通入直流,建立气隙磁场 1~1. 5mm低碳钢片叠制,降低涡流损耗 P43 Fig. 2.8 换向极 改善换向 整块钢或1~1. 5mm钢片叠制 Fig 2.9 机座 机械支撑并构成磁回路 铸钢(小电机),厚钢板焊接(大中型电机) P43 Fig 2.10 电枢铁心 构成磁路、嵌放电枢绕组 0.35~0概述.5mm硅钢片叠制,降低涡流损耗 P44 Fig. 2.11 电枢绕组 感应电势,承载电流,产生转矩 圆截面铜线或扁导线、空心导线 Fig. 2.12 换向器 与电刷配合,用机械换接的方法引入(出)直流电势 铜换向片和片间绝缘云母构成换向片 Fig 2.13 电刷装置 与换向器配合,实现直流量和交流量之间的转换 石墨碳刷 Fig. 2.14 2.15 2.1.3 直流电机的额定值 额定值:指电机正常运行时各物理量的数值。此时亦称电机满载运行。否则为欠载或过载 额定功率:指输出功率W, kW。 发电机PN=UNIN 电动机PN=ηUNIN 额定电压UN (V), 额定电流IN (A), 额定励磁电压UfN (V), 额定励磁电流IfN (A), 额定转速nN(r/min) 2.2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2.2.1 基本特点 设计绕组(线圈、电枢)时,主要考虑产生较大的感应电势和通过一定大小的电流。 直流电机有五种:单叠、复叠、单波、复波、蛙绕组。 2.2.2 单叠绕组 单叠绕组:绕制时,任何两个串联的元件都是后一个紧叠在前一个的上面。每绕一个元件便在电枢表面移过一个虚槽。 例题2.3(p49) 已知电机极数2p=4, 且Z=Zi=S=K=16。绕制一个单叠右行整距绕组。 节距计算 单叠右行,合成节距 第一节距 第二节距 绕组连接表:确定16个元件(32个元件边)的串联次序 编号原则:槽号代表元件号也代表上元件边号 连接方法:某号元件m,上元件边号m,嵌放在m槽内,上元件边接在m号换向片上;该元件的下元件边嵌放在编号m+y1槽的下面,下元件边接在m+yk号换向片上。而m+y1槽接另一个元件的上层边,编号为m+y1+y2。以下类推。 连接规律:实线表示一个元件的上、下元件边;虚线表示不同元件的两个元件边接在同一个换向片上。 m+yk m+y1 m+y1+y2 绕组展开图:首先进行槽编号 按照连接规律把各元件边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