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植物蛋白饮料 1. 植物蛋白饮料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指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果实、种子、核果或坚果类的果仁等为原料,制得的乳状液体制品。其成品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5%(m/V)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磨碎、提浆、脱腥等工艺制成的无豆腥味的制品。 其制品分为 纯豆乳; 调制豆乳; 豆乳饮料。 豆乳类饮料分类 纯豆乳 大豆固形物含量>8.0% 调制豆乳 大豆固形物含量>6.0% 豆乳饮料 非果汁型豆乳饮料 大豆固形物含量>3.5%(一等品); >2.5 %(二等品)。 果汁型豆乳饮料 大豆固形物含量>2.0 %, 原果汁>5 % 酸豆乳饮料 大豆固形物含量>4.0% 维维集团 “杨协成”是一个在东南亚久负盛名、具有100多年历史的饮料品牌,杨协成有限公司是新加坡业绩最显著的饮食集团公司之一。 杨协成(广州)有限公司 (1991年11月) 杨协成(上海)有限公司 (1995年12月) “杨协成豆奶”已成为华南及华东地区豆奶类饮料的第一品牌。 椰树集团是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之一; 集团下属16个分公司,现有职工6000余人。 1987年9月攻破了 “油水分离和蛋白质凝固”这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出天然椰子汁这一民族品牌饮料。 杏仁乳(露)饮料 2.豆乳类饮料 2.1 大豆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及氨基酸:30%~40%的蛋白质,其中有80%~88%可溶于水。 大豆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接近完全蛋白质。 赖氨酸、色氨酸含量较高,含硫氨基酸含量低。 补充大豆食物,对改善人民的营养状况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脂肪 含有17%~20%脂肪,常温下为液体。 大豆脂肪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0%以上。 大豆油脂在人体内消化率很高,可达97.5%。 含有磷脂,其中大部分是卵磷脂。保健作用,优良的乳化剂,对豆奶的营养价值、稳定性和口感有重要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 20%~30%左右 棉籽糖、水苏糖 是双岐杆菌的增长繁殖物质,可增加维生素的合成量,降低血糖中的胆固醇含量等作用。 人体内不含水解棉籽糖和水苏糖的酶类,因而不能为人体利用,反而被产气细菌利用,产生胀气、腹泻等。 大豆异黄酮: 具有抗肿瘤活性。抗氧化、抗溶血及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 加工工艺对其有影响: 浸泡,损失12%; 加热后,损失49%; 2.3 大豆的酶类与抗营养因子 脂肪氧化酶:脂肪氧化酶催化脂肪氧化 脲酶:它既是人和动物中某些致病菌的致病因子之一。催化分解酰胺和尿素,产生二氧化碳和氨,是大豆各种酶中活性最强的酶,也是大豆的抗营养因子之一,易受热失活。,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80℃时,脂肪氧化酶基本丧失活性;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残存活性仍在80%以上,增加时间不能显著降低活性。 100 ℃以上,其活性很快降低。 在加热杀菌时,一般100 ℃,14-20min或120 ℃,5 min就可使其完全失活。 凝血素: 凝固动物体的红血球的作用,在加热条件下容易失活。 湿热加工和杀菌处理。 豆皂素: 含有约0.5%的皂素,有溶血的作用,能溶解人体的血栓,可提取出来治疗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毒性。 不耐热,加热可破坏。 2.4 影响豆乳的因素及防止措施 2.4.1 豆腥味的产生与防止 1、豆腥味的产生 豆腥味是脂肪氧化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结果。 在整粒大豆中活性很低;当大豆破碎时,油脂氧化,产生豆腥味。 脂肪氧化酶的催生氧化反应可以产生80多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1种与豆腥味有关。豆乳中只需含有微量油脂氧化物,就足以使产品产生豆腥味。 2、豆腥味的防止 由于豆腥味的产生是一种酶促反应,可以通过钝化酶的活性、除氧气、除去反应底物的途径避免豆腥味的产生,并且还可以通过分解豆腥味物质及香料掩盖的方法减轻豆腥味。 目前较好的方法有: (1)钝化脂肪氧化酶活性 加热法: 考虑两方面问题:脂肪氧化酶的失活温度 蛋白质变性后的溶解性。 调节pH值: 脂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招标考察作业标准及流程.docx VIP
- 专题15 议论文阅读(原卷版)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 VIP
- (完整版)三基三严考试题题库(附含答案).docx
- 专题12.28 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的十四种方法(题型梳理与方法分类讲解)(人教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人教版).docx VIP
- 2024创新十年未来十年-致敬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奋斗者们.pdf VIP
-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将军饮马模型-将军饮马的数学模型.pdf VIP
-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docx VIP
- 关于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docx VIP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高频词汇(共 688个 ).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