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住宅之政策与其发展之适当性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5 學年度 第二學期 財產稅理論與制度 學期報告 社會住宅之政策與其發 展之適當性分析 指導老師:張勝文 組別:第十五組 財政三甲 李安平 財政三乙 劉憶玟 財政三乙 張瑋倫 財政三乙 高品瑄 法律四乙 陳佳君 1 目錄 壹、前言3 貳、本文4 一、發展緣起-從國民住宅、合宜住宅,到社會住宅4 (一)國民住宅發展4 (二)合宜住宅發展5 (三)社會住宅發展5 二、國民住宅、合宜住宅、社會住宅之區別6 三、社會住宅政策6 (一)背景探討6 (二)內容介紹9 (三)分析9 四、其他國家政策分析優劣20 (一)韓國-住宅法人21 (二)日本-民間社會企業21 (三)荷蘭-社會住宅的新樣貌23 (四)韓國-資格限制的調整24 參、結語25 肆、參考文獻26 伍、工作分配27 2 壹、前言 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 ,為政府直接興建、補助興建或民間擁有之適合居住房屋, 採「只租不賣」模式,以 「可負擔租金」出租給所得較低的家戶或特殊的弱勢對象的 住宅,此一名詞定義僅為概念指稱,各國政府實際運作使用之名稱不盡相同,但皆基 於 「只租不賣」、「可負擔租金」、「弱勢優先」之原則。例如美國 「公共住宅」、日本 「公營住宅」、香港稱 「公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稱 「組合房屋」等 。 在台灣,1970 年代經濟復甦,房地產隨之逐漸飆漲,為使中低收入家戶得以購買合 理價位住宅,於民國65 年發布「國民住宅條例」,推動以政府主動供給之國民住宅興 建。前期政策由政府直接興建出售,後期則獎勵民間興建及提供購置住宅貸款補貼等 方式,皆以提升國人及中低收入之住宅自有率為目標。在傳統「有土斯有財」以及「市 場萬能」的觀念下,中央與地方政府並不重視保障弱勢族群的社會住宅之興建,而在 市場,住宅淪為炒作商品,導致房價愈來愈高,而買不起房的人們,因租屋市場不健 全與缺乏保障,也被迫購屋成為屋奴。直到2006 年之後才逐漸加入租金補貼,但租 金補貼支出僅佔政府住宅福利支出5%左右。無論是國民住宅或購屋利息補貼,協助 的對象屬於經濟能力中間偏上的家戶,經濟能力較低家戶與青年,長期以來並未受住 宅政策所關注。2010 年,高房價民怨引發社會住宅運動,「買不起」、「租不好」、「住 不到」成為台灣住宅的三大問題,而社會住宅的產生,即是為了基本居住權利之保障, 也就是針對「住不到」的問題做改善。但是,截至2015 年 12 月,由政府興辦、只租 不售的社會住宅總共7534 戶,僅佔全國住宅存量的0.089% ,與其他資本國家比較, 比例相差極大。 圖一:各國社會住宅比例 高房價低支薪世代下的台灣,許多弱勢族群以及都會區青年之居住權不再受到保障, 不只買不起房屋,甚至因無力負擔租金,或是租屋市場之不健全,而產生 「住不到」 之問題。政府希望能透過社會住宅,保障人民基本居住權的行使。但是,社會住宅是 否能確實改善人民的居住問題?或是反而會造成更多社會問題?若社會住宅應實行, 現行制度又該如何優化?我們希望藉由這次的研究,了解台灣居住市場的困難,並針 對社會住宅政策進行探討,從台灣政策設計,到各國制度之研究,盼望能給予政府政 策上的設計與實施之建議。 3 貳、本文 一、發展緣起-從國民住宅、合宜住宅,到社會住宅 (一)國民住宅發展 民國42 年臺灣遭克蒂颱風侵襲,數千名民眾無家可歸,開始出現臨時性 救濟住宅。隔年內政部設置「興建都市住宅技術小組」,運用美援基金 興建國民住宅。真正推動國宅的力量來自於民國43 年國民大會代表受颱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