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YPERLINK /
● 笔记本计算机简史 |全面了解笔记本的发展历程
笔记本计算机发展简史
来源:IT168赵西路
科技的发展不仅让社会日益进步,更重要的是科技能够把人们带往新的自由境地。汽车、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距离天涯若比邻,手机的发明让人们可以随时联系,互联网的发展更是让许多人得以摆脱固定的办公场所去自由追寻的脚步。人类在经历了大型机计算时代、客户端/服务器计算时代、个人计算时代之后又迎来了未来学家很早就曾预测过的移动计算时代,与之同时来临的还有:束之高阁的计算力量被释放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改变了……
笔记本的精髓就在于便携性,是它真正实现了人类自由无极限的梦想。为了让读者朋友们在购买笔记本的时候能够了解笔记本的来龙去脉,了解到笔记本产品的特殊性,本文希望使我们的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笔记本的发展历程。
人类对移动计算的追求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11月,Compaq推出第一台IBM兼容手提电脑,重28磅约合14公斤),采用4.77Mhz的Intel 8088处理器,128KB RAM,一个320KB的软盘驱动器,一个9英寸的黑白显示器。而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计算机是由日本的东芝(TOSHIBA)公司于1985年推出一款名为T1100的产品,如下图:
请大家注意它不是IBM ThinkPad系列的产品(大家往后看会知道我说这话的含义)。 它采用Intel 8086 CPU,主频不到1MHz,512K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很可怜吧)。T1100推出后,立刻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从此,笔记本计算机一发而不可收拾,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产品纷纷出现,市场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
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笔记本计算机作为一种整机类移动办公产品,它的快速发展与IBM、东芝 、HP(COMPAQ) 、SONY、Apple等笔记本厂商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它的快速发展与计算机各零部件技术及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CPU、显示器技术、芯片组、硬盘、内存、光驱、显示芯片、电池、各种外设甚至外壳的加工工艺都曾在笔记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起过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尽管限于篇幅本文不能对其一一提及,但请大家不要光盯着文中提到的本本或是CPU 看(尽管后文主要会以它为时间顺序),千万不要忘记了其它的幕后英雄们。
1990年第一台彩色显示屏笔记本计算机问世, 产品型号为东芝T5200C, CPU为Intel 80386(20MHz), 内存为2MB, 硬盘为200MB,显示屏为彩色10.5英寸STN,分辨率为640×480(VGA)。
1991年,第一台商业上可用的、配置彩色TFT显示屏的笔记本计算机,产品型号为T3200SXC,CPU为Intel 386 SX(20MHz),内存1MB, 硬盘120MB? ,显示屏彩色9.5英寸ActiveMatrix TFT,分辨率为640×480 (VGA)。
在发布了386dxcpu以后,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笔记本计算机的热量和体积问题,Intel公司才开始划分产品阵线,于1989年推出了386SL低功耗CPU,起始主频为16MHz,这是历史上第一款笔记本计算机专用CPU(但并不是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同当时的台式机386DX CPU相比,它仅仅是通过降低主频,在功耗方面有所降低而已,可以把它看作降频使用的台式机CPU。
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台式机CPU和笔记本计算机CPU的区别开始逐渐增大,从1994~1997年间,Intel先后为笔记本开发了voltageReduction(94年出现,可以根据情况自动调节电压,控制功耗)、ClockGating(96年出现,作用是自动调节cpu主频以控制发热量)、quickstart(97年开发,在cpu空闲时使它进入休眠状态,类似于cpu降温软件的作用)等笔记本计算机CPU专用技术,并且在1999年开发了集以上三种技术之大成的speedstep技术。至此台式机CPU和mobile CPU(即笔记本专用cpu)完全分开,形成了两条阵线分明的产品线。
从笔记本计算机专用CPU的技术上来看,mobile CPU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在功耗控制、工作温度、电量消耗等对于移动计算相当重要的方面比台式机CPU有着很大的优势。按照Intel官方的说法,mobile CPU的制造工艺比台式机CPU更为先进(比如二级缓存、制程和封装方式上),工作电压更低,功耗更小,更耐高温;同时笔记本计算机专用CPU还有具有更小的封装面积,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它塞到更小的空间里去,从而有效的缩小笔记本计算机的体积;它具有speedstep技术,你可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