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突水突泥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VIP

隧道突水突泥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格式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完美整理 目录 TOC \o 1-2 \h \z \u 7026 一、编制说明 4 15977 1.1 编制依据 4 17222 1.2 编制原则 4 20184 二、工程概况 4 29525 2.1 工程简介 4 12084 2.2 地形地貌 7 17091 2.3 水文地质条件 7 10502 2.4 气候情况 8 28702 2.5 工程地质 8 22304 三、施工计划 8 12137 3.1 施工进度计划 8 30737 3.2 设备计划 8 32068 3.3 材料计划 9 5398 3.4 劳动力配置 9 18576 四、施工工艺技术 10 10688 4.1 总体原则 10 3590 4.2 工艺流程 11 6569 4.3 突水的监测、警报与工程措施 11 7563 4.4 突泥的监测、警报与工程措施 17 27886 4.5 高压富水地段施工难点以及施工方法 19 16220 4.6 突水突泥地段施工注意事项 20 20801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1 24374 5.1 安全目标 21 3286 5.2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21 22061 5.3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22 14713 5.4 安全生产制度 23 28623 5.5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26 4493 5.6 其它安全措施 29 28098 六、应急救援预案 30 9669 6.1 可能发生的场所及部位 30 9479 6.2 应急目的 30 18896 6.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27259 6.4 具体抢险救援工作安排及纪律 31 14168 6.5 应急物资准备 32 28760 6.6 工作程序 33 8704 6.7 后续处理 34 Word格式 缙云山隧道突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 (4)《公路地质勘察规范》(JTJ C20-2012); (5)《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G F80/1- 2012);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008); (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9)重庆市地方标准《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规范》(DBJ50/T-189 -2014)。 (10)《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强制性要求》(渝交委〔2015〕81号); (11)重庆九龙坡至永川高速公路缙云山隧道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 编制原则 (1)确保隧道安全施工的原则; (2)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配置生产资源,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做好机具选型配套,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实施标准化作业原则; (3)满足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的相关要求的原则; (4)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施工中积极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原则。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本隧道轴线布置受地形和布线影响,进口位于曲线上,为更好的适应地形,采用设计线间距14.77m~30m 的小净距+分离式组合隧道结构形式。左线隧道ZK4+915~ZK7+629,全长2714m,右线隧道K4+895~K7+640,全长2745m,为JY1、JY2分部共同承建,本合同段负责施工进口段,其中左线起讫桩号为ZK4+915~ZK6+117.5,共1202.5m,右线K4+895~K6+120,共1225m。该隧道为三车道大断面隧道,围岩结构较差,设计为III、IV、V级围岩,其中左线III级围岩257m,IV级围岩477.5m,V级围岩446m,明洞22m;右线III级围岩259m,IV级围岩495m,V级围岩448m,明洞23m。 受隧道不良地质影响,隧道局部段落易发生突水突泥,其具体段落如表1、表2所示: 表1 隧道左洞突水突泥段落统计表 序号 部位 桩号 长度(m) 围岩等级 地质情况 1 左洞 ZK5+750~ZK5+775 25 Ⅴ 隧道穿越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第4段(T1j4)地层, 为盐溶角砾岩夹中厚层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岩溶强发育,围岩呈碎裂结构、土夹石状结构,易垮塌,地下水以股状涌出,施工中易发生突水、突泥。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Rc=19.4Mpa,完整性系数Kv=0.59,K1=0.3,K2=0.2,K3=0,[BQ]=246。该段可能存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