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经略中东的必修课.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大国经略中东的必修课   201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10周年。曾几何时,不少国人津津乐道“美国借伊拉克战争控制中东石油”,如今,美国在伊拉克的石油储量份额不及中国、英国、俄罗斯甚至马来西亚,又有人在渲染美国在中东的败退,鼓吹中国利用值守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机会替代美国守卫波斯湾出海航道,逐步地实现中美在中东的角色换位。而对于美国国内方兴未艾的“页岩气革命”,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既然美国自己的石油供给不再依赖中东,华盛顿更有理由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而一旦海湾失火,势必殃及中国能源安全。   要探讨这些假设的现实意义,必须厘清三个问题:一直以来美国对中东能源产地及其输出通道(Access)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治理方式?美国脱离中东、“抛弃”中东,究竟是幻象还是现实?中国的能源安全与海外石油输入通道,究竟是不是到了太阿倒持、岌岌可危的状态?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答,不啻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经略中东的必修课。   中东欢迎“自由领导者”   16世纪至今,先后有两个海上强国建立过覆盖全球的政治经济体系,即“不列颠治下的和平”与“美国治下的和平”。按照政治经济学家马克?布罗利的解释,英美两国属于一种和拿破仑法国、希特勒德国差异相当显著的“自由领导者”,它们是当时国际体系中最强大的资本密集型国家,对扩张自由贸易极感兴趣,既有意愿也有能力推进一种开放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建立,同时承担维护该体系所须付出的成本。   从这个角度审视二战后的中东问题,观感会大不相同。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前,美国对英法在中东的存在已生不满,这不光是新兴霸权与老牌殖民帝国间的冲突,更重要的是英法已无力维持一个以西欧为中心的全球自由经济体系。当它们不可能、也不愿意付出维持体系所需的成本时,留在“不列颠帝国”或“法兰西帝国”虚名下的中东区块—从波斯湾沿岸到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地区—就只是某国某家的私利。即便不考虑利用刚刚苏醒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争夺新油田的因素,美国也不可能支持英法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   紧接着,美苏也借阿以冲突在中东展开角逐。阿以问题固然是由历史、宗教等复杂因素积蓄而成,美苏矛盾却是不折不扣的自由领导者对“背教者”的遏制,华盛顿已经可以肯定莫斯科及其经互会集团是一个新的“大陆同盟”(《提尔西特和约》后拿破仑组建的对英封锁集团)。作为产油国的俄国本身不需要中东石油,但它可以借助对埃及、叙利亚的渗透,在阿拉伯半岛和黎凡特地区制造动荡,抬高油价或增加其运输成本,目标是使中东原油无法以稳定和持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妨碍美国主导的开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而苏联及其经互会盟国本身构成一个封闭经济体,它们的能源供给由苏联和罗马尼亚保障,不在美国主导的体系内。   美国要借以色列达成两个目标:一是“打”,使主要以金主身份出场的沙特、阿尔及利亚等产油国怀疑其军事盟友埃及、叙利亚的战斗力,未敢轻易动用石油减产、禁运等手段威胁西方世界停止援助以色列;二是“拉”,以埃、叙军事上的失利为契机,扩大阿拉伯国家与苏联之间,以及反以同盟内部的矛盾,尤其要把头号反以军事强国埃及拉过来。事实证明这种策略行之有效,除去1973年危机这个意外,大规模石油供给中断的状况并未发生。   冷战前中期的中东外交史说明,由于自身实力的积累尚未完成,中东不论是带有反叛性质的共和制国家还是新兴的君主制国家,绝大多数都不反感甚至会欢迎区外的“自由领导者”来提供某种国际秩序,从而避免自身遭受其他势力的恶意侵伐。当英国无力承担帝国维和的义务而蜕变为一个法国一样的民族主义国家,领导权顺势落入美国手里,就是早晚的事。   美国扬弃中东的原动力   进入1980年代,事情开始起变化。前3次中东战争中,作为军事反以主力的埃及、叙利亚与其资助者沙特之间存在牵制关系:埃、叙两国军事实力不俗但并非产油国,财政濒于破产;手握大把石油美元的沙特地广人稀,既无能力、也无意愿涉足军事行动,于是资助者和行动者的分工相当明确,也不易走极端。但1979年伊朗革命之后,企图争当中东霸主的伊朗、伊拉克这两个国家,都是既有石油“钱袋”、军事上又咄咄逼人的地区大国。它们争夺石油产地、威慑整个阿拉伯半岛、把中东石油输出通道控制起来的野心,要比冷战前中期四分五裂的阿拉伯集团可怕得多。美国的反应因而也更加激烈—1991年和2003年的战争都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的军事能力,今日对伊朗的空前制裁则是要断其财路。   核问题的出现使事情变复杂了。核武器的政治功效在于,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以在本地区形成广泛的威慑,如果再辅以可观的常规力量,波斯湾产油区被一国控制或要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它的副产品则是不稳定性的传导,如敌对国家也会尝试发展核能力,或者倾向于对有核国家的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伊朗与以色列目前就处在这种情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