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武督-新竹教育研究发展暨网路中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馬武督 人文風情 統一渡假村 孔祥建(恐龍) 馬武督社區與學校 介紹大綱 一.沿革 二.人文 三.周邊景點 四.產物 五.馬武督分享 揭開馬武督的神祕面紗 根據「關西鎮誌」中,關西鎮原住民部落沿革史,關西鎮馬武督社原住民相傳屬於泰雅族馬里罷系統(今南投仁愛鄉力行村)「馬里洸」群社的一支,早年因人口增 加,乃向北(桃竹苗)拓殖新地。復經由沙輪子社、哈嘎灣社等群社遷居而成社(約清末年),後因尋覓新獵場,越八五山至關西鎮轄境,馬武督社原範圍為玉、 金、錦山等里及復興鄉高遶、長興等村,期間並與桃園縣境內大嵙崁群,澳卡灣群連成一線,事態亞詞群山中佔地最廣,勢力最強的一群,光復後馬武督本設隸屬關 西鎮錦山里,是「馬里洸」群社中唯一不屬於尖石、復興之泰雅族部落。    錦山里馬武督部落,泰雅族語原稱「武督」涵義係旨人員物資匯集處,已有五十年歷史,日據時期改為「馬武督」並沿用至今。 --- 摘自關西鎮誌 美麗的外鳥嘴山:蘊藏了關西豐富的原始森林資源, 讓人感覺彷彿來到了人間仙境 Mautu 的傳說 根據「原住民族永續發展協會」張清志理事長的說法:在很多年前在 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在「馬力霸」(當地地名),有一位頭目有五個兒子,隨著兒子日漸長大,族人人數增多,但食物來源有限的情況下,這位頭目就叫來五個兒子 請他們自己去尋找適合生長的地方,於是五個兒子就順著溪流出發去尋找自己的領土。首先第一個兒子落腳在現在的宜蘭南澳,第二個兒子在宜蘭大同鄉落腳,第三 個兒子就來到新竹縣尖石鄉的「馬利光番」(也就是現在的玉峰鄉),第四個兒子落腳到台中縣梨山的和平鄉,最後小兒子落腳到花蓮太魯閣。 而第三個兒子自從來到新竹縣尖石鄉的「馬利光」(也就是現在的玉峰鄉)後,生活就以狩獵與開墾為主。其所種植的作物以穀類(小米、陸稻)、塊根類(芋頭、 蕃薯)為主,泰雅族男人為著名的獵者,女人則擅於織衣。   當時有一位位於「煤源」的頭目,名叫「瓦旦馬賴」,有一天到現金錦地區六曲窩打獵,當時在尋找晚上駐紮地時,發現溪水把許多漂流木頭沖積到函谷關,於是晚上就駐紮在現今函谷關處。並把這個金錦地區稱之為「馬武督」(泰雅語的意思是堆積),而目前金錦地區共有泰雅族原住 民約五十戶。   泰雅人富有尚武精神與堅韌的生命力,在日治時期,泰雅族就曾為抵 抗日本政府的統治而發生多次的抗日活動。而在當時,日本警察當局就設有「山地檢查哨」(位於金錦地區函谷關附近的小橋)其作用在管理高山泰雅族與漢族。據 當地長老說當時泰雅族人要出去都要辦理申請,而漢人則是不准入山的喔! 註:「馬里罷」與「馬力罷」 應為同一名詞,「馬里洸」與「馬力光」亦為同一名詞,前後分別摘自不同出處,應該是排灣原住民語音譯之不同。 部落遷徙史  本鎮馬武都社原住民相傳屬泰雅族馬里罷系統(今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馬里洸」群社的一支,早年因人口增加,乃向北苗栗、新竹、桃園)拓殖新地,復經由沙輪子社、哈嘎灣(今桃園縣復興鄉)等群社族遷居而成社(約清末年),族人員聚落為尖石鄉玉峰村,因尋覓新獵場由玉峰→嘉樂→梅花 →水田等部落越八五山至本鎮轄境,馬武督社原範圍為本鎮玉山、金、錦山等里及復興鄉高遶、長興等村,期間並與桃園縣境內大 嵙崁群,澳卡灣群連成一線,事態亞詞群中佔地最廣,勢力最強的一群,光復後馬武督本社隸屬本鎮錦山里,是「馬里洸」群社中唯一不屬於尖石.復興(山地原住民鄉〉之泰雅族部落。 牛鬥口 自然人文旅記 石牛山 石牛山,位於關西的馬武督,是新竹地區的名山,名列台灣小百岳。從關西走118縣道, 進入馬武督,行進至34.5K附近的叉路時,就可看見「石牛山民宿」醒目的招牌。 左轉進入石牛坑產業道路,順著指標走,過「石牛山民宿」,繼續向前走,不久就抵達了石福宮。 石福宮是石牛山兩條登山路線的交會處。 據說石福宮是一座百年古廟,前幾年才改建成現在的模樣。石福宮旁有私人開闢的停車場,佔地頗廣, 可停數十輛汽車。從石福宮出發,有左右兩條登山路線,左線平緩,右線陡峭,曾爬過石牛山的山友都建議走左線原路來回, 或者右去左回,勿採左去右回,以免下山會陡峭難下。繞一圈O形路線,以完整地體驗石牛山。 從停車場出發,沿著水泥產業小路前行,約10分鐘,抵達戴姓農宅。右線的登山口就在民宅旁, 山徑繞經民宅後方的檳榔及柑橘園,這時抬頭視線穿過檳榔樹梢,望見石牛山的稜線在遠遠的高處, 稜線之下,有裸露的嶙峋岩石。這高低300多公尺的落差,迎面而來的上坡路,將會有一番苦戰。 馬武督糯米橋 糯米橋的橋頭豎立一塊告示牌, 提及糯米橋建於民國29年(1940年),時為日據時代昭和15年,糯米橋已有60幾年的歷史。 這座糯米橋擁有3個橋拱,規模不小,應是昔日馬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