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历史和现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pptVIP

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历史和现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每年造成重大损失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主要类型的极端气候事件是否已增多、增强? 回答这个问题,有助于检测人为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区域气候变化; 解决这个问题,也有助于评价区域气象灾害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 结论与问题 全国范围与异常偏冷相关的极端事件如寒潮、冷夜和冷昼天数、霜冻日数等,显著减少减弱,偏冷的气候极值减轻;与异常偏暖相关的暖夜、暖昼日数明显增多,暖夜日数增多尤其明显,但高温事件频数和偏热的气候极值未见显著长期趋势; 全国平均暴雨和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有所增长,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有较明显增长,而华北、东北中南部和西南部分地区减少减弱;多数地区小雨频数明显下降,偏轻和偏强降水的强度似有增加; 全国遭受气象干旱的范围呈较明显增加趋势,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增加更为显著; 登陆和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台风频数有所下降,其造成的降水总量有较明显减少; 从总体上看,中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事件有显著减少、减弱趋势; 从已有研究结果看,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雷暴发生频率存在较明显下降趋势。 主要问题: 1)在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方面还有改进余地;2)观测资料的非均一性,以及城市化对地面气候观测资料的影响偏差,需要进行深入评价和客观订正;3)对于区域极端气候综合指数的分析还较薄弱;4)在极端气候变化机理的研究方面有待加强。 * * 城市及其边界层内热岛剖面示意图 城市热岛效应对地面气温日变化的影响 城市上空形成热空气穹隆,并随城市发展不断膨大,影响附近(城区和郊区)气象站的气温记录. 一个综合的参考站遴选方法和步骤 地面气温参考站遴选结果 全国138个参考站分布 年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全国 0.076** 0.093** 0.089** 0.068** 0.059** 北疆区 -0.006 0.128 -0.041 -0.075* -0.096* 西北区 0. 042** 0.083** 0.053** 0.022** 0.021* 青藏高原 0.059** 0.073** 0.066** 0.048** 0.053** 东北区 0. 060** 0.027 0.078** 0.073** 0.045* 江淮流域 0.086** 0.070** 0.095** 0.106** 0.095** 华南区 0.042** 0.025 0.035* 0.061** 0.052** 1961-2004年全国及各分区国家级台站年和季节平均热岛增温率(°C/10a) 注: *表示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示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区域 年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全国 27.33 18.20 34.63 38.53 23.51 北疆区 -1.57 15.69 -20.81 -47.77 -29.91 西北区 13.73 13.63 24.77 12.02 7.64 青藏高原 23.23 18.86 34.55 22.54 19.20 东北区 15.35 3.97 16.35 29.32 15.00 江淮流域 55.48 19.23 52.78 100.00 60.13 华南区 23.20 8.04 26.72 39.87 30.41 1961-2004年全国及各分区国家级气象站年、四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中城市热岛增温贡献率(%) 卫星遥感反演的德国菲希德尔山站 (10578)平均地表温度等温线 卫星遥感反演的北京站 (54511)平均地表温度等温线 上左、上右、下左分别为等温线间距1.0℃、0.5℃、0.25℃地表温度分布 1961~2000年华北地区城市化引起的年平均气温、最高 和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单位:℃/10a和%) 注:A--城市化影响(单位:℃/10a),B--城市化影响贡献率(单位:%)。 *表示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示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平均气温 Annual mean tem. 最高气温 Max. tem. 最低气温 Min. tem. 日较差 DTR A B A B A B A B 小城市站 Small city 0.07** 29.2 0.01 4.8 0.18** 50.0 -0.17** 100 中等城市站 Medium city 0.11** 39.3 -0.01 -5.3 0.19** 51.4 -0.20** 100 大城市站 Big city 0.17** 50.0 0.02 9.1 0.30** 62.5 -0.28** 100 特大城市站 Mega city 0.09* 34.6 -0.06* -42.9 0.20** 52.6 -0.26** 100 基本、基准站 National 0.11**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