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气象物候广告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复习教案.docVIP

中考语文气象物候广告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复习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我心中的语文》 复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积累有关物候的谚语、俗语或成语,了解阴晴冷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复习广告的定义、分类等广告知识,发现和纠正广告中的错别字,理解、欣赏广告语。 3、总结语文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认识学好语文的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供帮助。 复习重点: 同复习目标。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气象物候》 【基础复习】 1、《大自然的语言》中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四个因素。 2、检查背诵:背诵专题中的四首古诗。 3、分析四首古诗: 《塞下曲六首》(其一) (1)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答:时逢盛夏,五月的祁连山(天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烂漫的春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再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也是高低气温差异 《凉州词 》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物候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经度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一带春天刮风多黄沙,于是有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应改为“黄沙远上白云间”,结合书中的理解,谈谈你的认为哪中更合理? 【答】: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 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远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从文学角度讲,“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句法气势显然要富有美感,李白就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可为异曲同工。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可以虚构、夸张、移用。 《塞下曲》 (4)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这《塞下曲》也写下了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 答: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5)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几月的景象?春江水暖为什么一定要说“鸭先知”呢? 答:根据物候特点,桃花始开,江水变暖,蒌蒿遍地,芦苇发芽,应该是早春二三月的景色。 鸭是水陆两栖,在作者看来,它体会冷暖比水中鱼敏感。也有人认为,鸭有御寒的本能,对水温变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暖,鸭自然就“先知”了。 4、你还知道哪些反映气象物候的成语、谚语或诗句呢? 成语示例: 春暖花开 雨后春笋 春华秋实 春生夏长 谚语示例: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棉花云,雨快临 ; 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 诗句示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强化练习】 1、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成因。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泰州中考语文) A: B: 2、本学期,建丰中学九(2)班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请你参加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学海撷趣】探究下列物候现象的形成原因。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选自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