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理测验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1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测验概论 内容 第一节 心理测验概述 一、心理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二、心理测验的定义 三、心理测验的特点 四、心理测验的种类 五、心理测验的意义 一、心理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1)1869—1904年,为萌芽期 (2)1905—1915年,为成熟时期 (3)1916—1940年,为昌盛时期 (4)1941年至今,为完善发展时期 一、心理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1)1869—1904年,为萌芽期 心理测验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测验的内容大都限于感觉、动作或简单反应时间的测量,属于简单身体素质的测评。 一、心理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代表性的研究:1879年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M.Wundt)在莱比锡建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实验室,实验中发现个体的行为相互间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引起了心理测量的需要。 1894年,卡特尔首先用各种测验测量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使测验走出实验室,直接应用于实际。 一、心理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2)1905—1915年,为成熟时期 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比奈—西蒙智力测验,这一测验用于鉴别低能儿童。 一、心理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3)1916—1940年,为昌盛时期 心理测验理论上得到完善,应用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一、心理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4)1941年至今,为完善发展时期 心理测验一方面接受教育评价运动的挑战,另一方面在测验的理论、技术与编制方法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进步。 1950年心理测验已脱离了智力测验而朝多方面、平稳化发展。 一、心理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代表性研究:1938年,瑟斯顿概括了7种主要的智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词语理解、词语流畅、空间知觉、记忆和计算能力。哈特威和麦金利20世纪40年代初编制了调查个人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MPI)。1953年,艾森克夫妇编制了人格问卷(EPQ)。1973年,卡特尔编制了16因素测验。 我国古代心理测验有关的一些历史 孔子(551-479 B.C):将人按智力分成上智、下愚和中人; 孟子(孔子学生的学生):要知道物的重量须用称(权然后知轻重),要知道长度须用尺(尺然后知长短),物尚且如此,何况要了解人呢?但他未提出具体的方法。 诸葛亮(三国)《心书》:七种了解人的方法:“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以词解,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临之以利,以观其谦;期之以事,以观其性”(注:性乃信)。 科考与测验 我国的教育考试起于隋末唐初(约公元600-700年)。唐初考试科目达60余种,分科考试,可任选一种或数种:如:经典著作,历史,科学,书法,特殊技术等。语言考试分作文,作诗,填句。 我国古代的人格分型 黄帝内经“通天”篇,按阴阳来分型。 太阴型:“贪而不仁,不齐湛湛,为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 少阴型:“小贪而贼心,见人而忘,常若有得;为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病而无恩”。 太阳型:“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想发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虽然败,而常无悔”。 少阳型:“提谛好自责,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 阴阳和平型:“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行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二、心理测验的定义 阿纳斯塔西的定义: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肖鸣政的定义: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和个性方面差异的一种科学选择方法。 三、心理测验的特点 (1)是对行为的测量 (2)是对一组行为样本的测量 (3)测量是间接性 (4)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验 (5)是一种力求客观化的测量 标准化测验的基本特征 1. 常模:一种可供比较的某种形 式的标准量数。 (1)常模样本:关键是代表性。按常模样本的覆盖面,可分为年龄常模、区域常模、全国常模、性别常模、职业常模等。 (2)常模形式 A. 均数:常模的一种普通形式,某一受试所测成绩(粗分,或称原始分)与标准化样本的平均值相比较时,才能确定其成绩的高低。 B. 标准分:要确定受试某方面心理特征在其相对应的正常人群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水平,或者比较受试某方面心理特征之间的差异,需用标准分来描述。标准分能说明受试者的测验成绩在标准化样本的成绩上居何位置。 X为某受试在测验中所获得的粗分, 的标准化样在该测验中所获得原始分平均值,SD为标准化样本在该测验中所获原始分之标准差。 Z分可以说明受试的测验成绩在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成绩(水平)之上(Z分为正),或者之下(Z分为负),及其程度(多少个Z分)。因为存在负值,与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