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R·七年级语文下册了解歌词创作背景理解歌词中修辞手法.ppt

黄河颂R·七年级语文下册了解歌词创作背景理解歌词中修辞手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黄河颂 R·七年级语文下册 1.了解歌词创作背景;理解歌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赞颂的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3.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目标 黄 河 新课导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光未然】(1913—2002年),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 【代表作】《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光未然歌诗选》 等集。 走近作者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写作背景 山巅 澎湃 狂澜 九曲 屏障 哺育 字词积累 diān péng pài lán qū píng bǔ 【气魄】气势。 【澎湃】指波涛冲击岸边或指声势,气势浩大 雄伟。 【狂澜】巨大而汹涌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 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 含义。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整体感知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朗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 第二部分:全诗的主体部分,从望黄河到颂黄河,最后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朗读第一部分: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概括了黄河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细读感悟 朗读第二部分: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暗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比喻,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反复的修辞 以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收束全诗,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决心,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这首诗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写法探究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