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民事新法律关系1110
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如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决、裁定以及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等,也是一种法律事实,也能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 法律规范 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两个条件 1. 3. 6 民事责任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这是所说的特定事实指的是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法律直接规定的应当承担责任的行为: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违宪责任 国家赔偿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自动承担 请求承担 强制承担(民事制裁)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 强制性 区别于道德责任和其他社会责任的基本标志 财产性( VS.非财产性) 民事责任以财产责任为主,非财产责任为辅。一方不履行民事义务的行为,给他方造成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通常通过财产性赔偿的方式予以恢复。财产责任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民法通则》也规定了一些辅助性的非财产责任 补偿性(VS.惩罚性) 民事责任以弥补民事主体所受的损失为限,恢复民事权利的圆满状态。就违约责任而言,旨在使当事人的利益达到合同获得适当履行的状态;侵权责任,旨在使当事人的利益恢复到受损害以前的状态 (三)民事责任的分类 以下不属于非财产责任的有(? ): A、赔礼道歉? B、消除影响? C、恢复名誉? D、赔偿损失 王某骑车行走时突然犯癫痫病,将放学路上独自回家的8岁的姚某撞伤,用去医疗费500元。医疗费的承担应当( ): A、由王某承担 B、由王某的父母承担? C、由姚某家长承担? D、根据双方经济情况分担 ㈣ 民事责任归责原则 我国违约责任归责原则: 原则:严格的过错责任 例外:一定的无过错责任为补充 我国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一般的归责原则 过错推定原则——特殊归责原则,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能够适用 严格责任原则——特殊归责原则,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能够适用 过错责任——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 过错责任原则的归责依据是“过错”,而不在于“侵害”。 在评判“过错”时虽然应主客观相结合,但重点应以客观标准来判断。 一般情况下,以一般人合理、谨慎的注意义务为评判标准,但考虑到个体的差别,在判断过错时要注意两点: 对于部分特殊职业,比如一些专家和技工,对他们的评判标准应高于一般人; 而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过错”的评定要低于一般人 故意与过失——知和欲 行为人“明知”、“预见”或“确信”损害结果或危险性会或基本上会发生;且对结果“欲求”、“默许”、或“接受”——明知不应或不必而做 普通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疏忽,不欲求且不希望发生而损害结果和危险发生——疏忽大意的过失 重大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和认识到损害或危险的可能(非必定)发生,轻信能够避免,或有意不去了解懈怠,不欲求且不希望发生而损害结果和危险发生 大的疏忽為過失,大的過失為故意 ㈤ 民事责任免除 不可抗力 受害人的过错(故意或过失):小孩追打大公鸡被啄瞎眼?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时效免责 不诉免责——不告不理 补救免责 为什么私力救济 私力救济行之有效,诉讼实效性弱; 诉讼成本高,需预付较高费用; 诉讼周期长、效率低; 公力救济制度不合理,程序复杂,技术性强,不确定因素多; 司法不公普遍存在,对司法信心不足; 公力救济功能有局限; 诉讼可能影响当事人的关系; 诉讼无法充分吸收不满,私力救济有助于实现私人的正义; 当事人自保和报复冲动 … 为什么公力救济 公力救济能公正快捷解决纠纷; 缺乏适当的替代选择; 私力救济成本更高,风险大; 私力救济不可行,无法律效力; 需利用公力救济特殊功能; 对法律人士等特定人而言,公力救济更便利; 信仰法律,诉讼意识强,或未遭遇公力救济的缺陷; 与收债人打交道缺乏安全感 … 私力救济——请求 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有权请求行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以恢复被损害的权利 权利人进行自我保护的最初手段 适用于各种民事权利 私力救济——自卫行为 指民事主体为使自己或他人的权利 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自卫或躲避措施,包括: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 指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财产或人身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权行为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民法通则》128条,因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防卫行为未超过必要限度 构成要件: 须有加害行为——有无故意/不可归责的事由/侵害自己/他人/加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在所不问 须为现时的侵害——已着手侵害行为的实施而尚未完毕 须为不法的侵害 须为必要的行为——不得超过必要限度——足以制止侵害行为的应有强度 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