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性医疗感染管制作业基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綜合醫療社團法人 文件名稱 基本無菌技術(Aseptic Technique) 制訂單位 感管室 制定日期 92年4月27目 文件編號 感管室-品質手冊-4-1 版 次 12(107.04.20) 總 頁 數 NUMPAGES 3 PAGE PAGE 1 1.目的 避免致病菌藉由不良的照護過程、使用的物品或器械於病患與工作人員之間傳播。 2.適用範圍 本院所有醫護人員、醫技人員以及可能會執行本技術之相關人員。 3.參考文件 侵入性醫療感染管制作業基準-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07/03/01)。 侵入性醫療感染管置作業建議-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7/12)。 4.名詞定義 化學指示劑(chemical indicators):化學指示劑有不同的型態,可為紙片、卡片、瓶裝或膠帶式。它們可放置於布包的內部或外面。通常是利用顏色的改變來表示滅菌過程所需之各項條件是否已符合。但化學指示劑不能證明所有的微生物已被完全殺死,所以化學指示劑只是生物指示劑的輔助測試劑,無法取代生物指示劑。目前臨床上採用之化學指示劑如下: 外用化學指示膠帶(external chemical indicators):凡需要滅菌之物品,每件貼上指示膠帶,以便區別“已經滅菌"及“尚未滅菌"之物品。 高壓滅菌指示帶:其指示帶的顏色一般設計為由白色轉為黑色或深棕色。 氧化乙烯滅菌指示帶:其指示帶的顏色變化依廠商設計而有不同。 低溫電漿滅菌指示帶:利用H2O2 滅菌,其指示帶的顏色依廠商設計而有不同。 內用化學指示劑(internal chemical indicators):用來檢測滅菌包內蒸氣滅菌的作用情形(如滅菌時間、溫度及蒸氣接觸情形)。內用化學指示劑必須放在滅菌包的中央或蒸氣最不易滲透的位置,每一包侵入性物品滅菌包均須放置,非侵入性物品滅菌包,則每鍋至少有一包放置。 5.作業內容 所有醫療人員在操作或使用已滅菌或消毒之物品,進行各項醫療檢查與治療時,為避免感染及保證醫療品質,必須遵守以下七大原則: 無菌範圍,腰部以上,胸部以下,視線範圍之內。 不可面對無菌區說話、咳嗽、打噴嚏或大笑。 非無菌物品不可越過無菌物品,無菌區之邊緣應視為污染區。 滅菌物品或無菌物應儘量避免且儘少暴露於空氣中。 應在有效期限內使用滅菌物品。 非無菌物品應該遠離無菌區。 無菌物品不可潮濕,以免毛細現象而污染。 以下提出臨床上常見之無菌操作方式、各項技術都必須嚴格遵守上述七大原則,若有疑似或違反此七大原則者,應視為污染。 打開無菌包步驟 取出無菌包,查核外包裝是否完整,有無破洞或潮濕。 查核包外滅菌指示帶是否變色,呈完全滅菌的指示,並撕下指示帶且查核有效日期。 將無菌包置於一清潔乾燥平穩的平面上,以免毛細現象造成汙染及保持物品置放之平穩。 打開無菌包的順序為 由外而內,由遠而近。 手握包布之外側,拉開包布,不可接觸包布之內面。 打開近側的內角,注意展開後勿碰觸到身體。 檢查包內化學指示劑是否完全變色,若無則此包物品視為非無菌包。 取無菌物品放入無菌區 取出無菌包,確定有效日期及滅菌指示帶是否變色,並撕下指示帶。 依標準技術打開無菌包(手握包布外側之污染面,拉開包布,不可接觸包布的內面),打開無菌包包布的四個角。 雙手分離打開包裝,一手由包布外抓包布內之物品,另一手抓住包布的四個角,拉至持包布之手腕處,固定於此,以免被污染。 距無菌區10~15 公分之高度,使無菌物品自然落入無菌區內。 戴無菌手套打開無菌包,若有包內滅菌指示劑,必須查核指示劑的變色情形,是否已呈完全滅菌的狀態。 無菌容器蓋子之拿取 垂直提起容器蓋子,在視線範圍內,保持蓋子內面朝下。 平行移開蓋子,若欲將蓋子置於桌上,則蓋子內面朝上。 取桌上蓋子到空中,反轉蓋子使內面朝下,注意不能接觸到蓋子內側或邊緣。 移至容器口,蓋上蓋子。 自泡鑷罐取出無菌鑷子 以拇指及食指握住鑷子,使鑷子夾緊。 將鑷子移至泡鑷罐的中央。 保持鑷子朝下,且在腰部以上、肩部以下視線範圍內,垂直取出鑷子,避免觸碰泡鑷罐罐口。 鬆開鑷柄後使用,隨時保持鑷子垂直向下。 用畢後夾緊鑷柄後,鑷子垂直由泡鑷罐中央置入,避免觸碰泡鑷罐罐口。 取用無菌溶液 確定溶液的名稱及滅菌日期、開封日期。 打開瓶蓋。 將瓶蓋內面朝上置於桌面上。 手握標籤面,倒少量溶液於彎盆備丟棄(減少瓶口污染)。 再倒所需之溶液於無菌容器中,勿使溶液濺出或沿瓶口瓶身流入無菌區內。 保持瓶口乾燥及瓶子外觀潔淨,必要時以無菌紗布之無菌面,從瓶口向下擦拭瓶口外圍,不可反覆擦拭。 無菌物品的存放 存放無菌物品的地方,應乾燥、通風、避免潮濕或易被水濺濕,最好保存在正壓環境。 無菌物品應避免擠壓、扭曲、包裝破損,否則須重新滅菌。 貯存的環境應維持在24℃(含)以下、相對溼度在70﹪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