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5、(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25题)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6、(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9题)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A C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7、(2010高考广东文综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8、(09年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A C * 9、(2013浙江14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D * 三、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等级秩序,同时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以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达到巩固统治的政治目的。 “礼”并非“礼节”、“礼貌”那么简单。“礼”的本质是“异”,即差异,用来显示社会中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的各色人等之间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人人必须遵守,不得有所逾越。如果大家都遵守“礼”,那么这个社会的运行就非常有序了。 但一个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和同,社会就无法和谐。因此周公 “制礼”的同时又“作乐”,使“礼” “乐”相辅相成。 “乐”当然是音乐,但是它超越了音乐,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社会色彩。“乐”的功能是,以音乐节奏激起人们相同的共鸣情绪—喜怒哀乐,产生同类感,仿佛“四海之内皆兄弟”。 * “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万民之间显得“附亲”,增加凝聚力、亲和力。 《乐记》:“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的和同使人们相互亲爱,“礼”的差异使人们相互尊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有了“礼”,贵贱的等级差别就显示出来了;有了“乐”,各色人等上下之间就和谐了。 * 《礼记·坊记》:“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乐记》:“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有了讲究和同的“乐”,人们就不会埋怨;有了讲究差异的“礼”,人们就不会相争。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 分封制所造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而且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之中。 食物等级制: 大夫以上食肉,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国语·楚语下》 “采茶薪樗,食我农夫” ——《诗经·豳风·七月》 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孟子·梁惠王上》) “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战国策·齐策四》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庄公十年》) * * 1、(2013全国Ⅰ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C 高考真题 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 ──摘自《礼记》 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请完成: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5分)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