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致远美国地种族歧视及其表现形式.docVIP

陈致远美国地种族歧视及其表现形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文档 标准文案大全 陈致远:美国的种族歧视及其表现形式 陈致远:美国的种族歧视及其表现形式2011-10-09 18:03 转载文章 我要参与(280)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构成的多元化国家。虽然美国一贯标榜政治民主、经济自由、社会平等、法律公平,但是,凡是到过美国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美国少数民族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歧视。经济上不能同工同酬,政治上待遇不平。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种族隔离和种族偏见 多民族、多肤色是美洲大陆所有国家的共同特点、白人经济和社会地位普遍比较高也是这些国家共同的特点。但是,种族隔阂加种族隔离却是美国的“专利”。暂且不去评论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同样位于北美大陆并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加拿大,虽然也有某种程度的种族隔阂,但这种隔阂更多是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并非纯种族因素或皮肤颜色在作怪。 美国的种族隔离一方面来自民间的情绪,一方面来自政府的政策。在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黑人的人权和公民权在法律上得到肯定,白人至上主义者又企图从理论上和法制上继续维持白人的特权地位。在理论上,他们提出,黑人虽然是人,但从生理上和智能上低于白人,因此对他们要有不同的待遇。在法律上,他们则提出,尽管美国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但没有规定白人和黑人可以在一起,平起平坐,共同享受公共设施,或从事相同的工作。于是,美国内战后,政府司法机关和议会立法机构协同提出了黑人与白人“平权平等但是分隔”的口号和政策。1883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1875年的有关取消种族歧视的“公民权利” 法令为违反宪法。1896年最高法院又宣布了含有明显歧视的条文的法案。该法案的有关条文规定,所有的火车应备有同等规格设备的黑人车厢和白人车厢。黑人、白人不可混坐在一个车厢里,应该绝对隔离。这一系列前后矛盾、不伦不类的法律大大助长了种族主义者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种族迫害。仅在1883~1900年间,白人就以受到黑人侮辱、企图打破隔离为由,吊死了黑人达 3011名之多。种族隔离法令不仅适用于火车和一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而且推广到所有公共场所。在诸如体育场、剧场、电影院和其他公共娱乐场所也施行了种族隔离措施。到后来,连理发店、学校、医院、美容店也黑白分离,井水不犯河水。 目前美国的电视仍然是美国观众最多的媒体,看电视是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日常娱乐。从各个民族和种族在电视上出现的频率也可以看出美国大部分白人对少数民族的态度。以1998年为例,在美国四大电视广播网各种节目中这一年共出现了43670名角色。伊斯班尼克人虽占美国总人口的1/10 强,却仅占其中3.5%的角色,黑人角色从前一年的14%降到13%,亚洲角色少到只有1.9%,况且都是配角或者跑龙套的。印第安人更惨,仅占全部角色的0.3%。据1997年的统计,在全年美国所有的电视节目中只有0.2%的亚裔男主角出现;0.5%的亚裔女演员扮演主角。可见美国的所谓公众形象仍然是白人,少数民族只是点缀品。为了促进美国主流媒体正确报道少数民族的问题和正确对待少数民族文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新闻记者于2000年会聚一堂,在西雅图举行了联合会议。会议的宗旨是,团结起来对付种族歧视和对少数民族的歪曲报道和诋毁。 在许多白人居大多数的学区就读的少数民族孩子,上学不但是对孩子的挑战,而且也是对其父母的挑战。不少有色人种的孩子在这些学校读书,由于白人至上的气氛,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很强的自卑感。我在亚特兰大市拜访过一位弃学经商而发财致富的中年华人。小孩的妈妈告诉我,有一次孩子问她:“为什么我没生在白人家里?” 这是多么叫人伤心的话呀!孩子毕竟是孩子。这种潜移默化的白人至上思想是社会、学校和环境造成的,孩童没有罪过。笔者在明尼阿波利斯城有位华人技术员朋友,此人有孩子一男一女,都生在中国大陆。女儿羡慕自己同班的金发碧眼同学,因为她们的追随者,仰慕者多。而她自己仅有越南来的男同学追随她,使她非常不痛快。但是他的儿子年龄大一些,对这种歧视不卖账。有个白人孩子经常当众侮辱他,一次他约那孩子到野外决斗,并把全班女孩子请来观战。他把白人孩子打了个鼻青脸肿,使他在女孩子面前大出其丑。从此,他便成了班里的明星。 在居住上,种族歧视也经常发生。在历史上,美国人往往依种族或民族划分居住区,一般人们不混杂居住。但是,随着文化的多元化:生活现代化及交通的发展,各民族和种族杂居的现象已很难避免。20世纪 80年代以前,白人房东普遍有排挤少数民族的倾向,特别是歧视黑人、东南亚人和伊斯班尼克人,一般不愿租房给他们住。到今天,这种现象还延伸到各个民族和种族之间。亚洲房东不租房给黑人和伊斯班尼克人,伊斯班尼克房东拒绝黑人房客,黑人房东则歧视伊斯班尼克顾客。亚洲人一般也很少有人自找麻烦跑到黑人区或拉丁区去住。亚洲人还很少能够进

文档评论(0)

linlin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