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现状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广西地下流体观测点观测质量与预报效能评估作者简介:李柳英(1957 作者简介:李柳英(1957—),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流体地震预报与研究.E_mail:nnlly@.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1140004-2)“广西凌云与凤山交界特殊震群研究”课题资助 本文收到日期:2011-10-27 李柳英 阎春恒 陆丽娟 龙政强 黄树生 张华 牟剑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 以《地下流体学科观测质量与预报效能评估方案》为依据,对广西地区地下流体监测网从观测点布局的合理性、观测点的条件、观测点的观测环境状况、信息反映能力、观测点基础资料、观测资料质量、观测技术系统质量、预报与应用等8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提升监测质量,更好推进观测资料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地下流体,观测质量,效能评估,广西 0 引言 大量研究表明,地下流体(气体、水、氡等)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地壳运动的情况,因此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在中强震前可能表现出中长期、中短期、短期及短临等异常变化(梅世蓉等,1993;车用太等,1997,2006;刘耀炜等1997,1999,2000,2002,2003,2005,2006,2009;邵永新等,2001;黄辅琼等,2002;陆明勇等,2005,2006;张立等,2006,2010;高小其等,2007;杜方等,2008;顾申宜等,2011)。经过近30年的发展,广西地下流体前兆台网已初具规模,积累了丰富的观测资料。特别是“九五”和“十五”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了观测资料的精度,为地震预测和震例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观测资料(李柳英,2008)。然而,随着观测条件、技术系统以及观测环境的变化,流体资料受到的干扰和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观测资料的应用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广西地下流体台网的运行效能,充分发挥其在震情跟踪中的优势和作用,按照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有关精神和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的工作部署,笔者以《地下流体学科观测质量与预报效能评估方案》为依据及标准,结合地下流体观测技术规范、部分研究成果和台网实际运行状况,从观测点布局的合理性、观测点的条件、观测点的观测环境状况、信息反映能力、观测点基础资料、观测资料质量、观测技术系统质量、预报与应用共8个方面对广西地下流体观测的现状及其效能作初步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地下流体观测网概况 广西地下流体观测工作始于1986年,起初为模拟观测,经“十五”前兆台网改造,2007年实现了数字化观测。目前广西地下流体观测网共有9个观测站,其中6个为有人值守站,3个为无人值守站,测项有水位(11个,其中模拟6个,数字化5个)和水温(5个数字化),主要分布在右江断裂带、巴马—博白断裂带、灵山—防城断裂带、合浦—北流断裂带及其附近(图1),各台站的基本情况见表1。 图1 广西地下流体观测点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fluid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Guangxi 2 广西地下流体数据质量分析 广西地下流体台网经过20多年的连续观测,积累了丰富的水位和水温资料,在日常分析预报、趋势预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部分台站对广西及邻区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短临或临震异常,同时对较远的强震表现出临震异常、突跳异常等“远场效应”。如南宁石埠水位点对1988年11月10日北部湾5.0级地震表现出短临异常,同时对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7.6、7.2级双震(相距约860公里)表现出远场效应,震前3天出现大幅异常上升(约0.5米)1据广西地震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监测志(内部资料),2004.4.(图2)。南宁九唐水位在1998年4月16日广西环江4.9级地震、2000年1月27日云南丘北5.5级地震、2001年4月22日广东阳江4.2级地震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9.0级地震前均表现出良好的映震能力(图3)。大部分台站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表现出了临震异常和同震效应(图4和图5)。远场前兆现象已被广泛观测和研究(李献智,1996;程式,1997;许绍永等,2001;邱永平等,2009)。流体各测项记震能力的强弱主要由引起该测项变化的机制的复杂性决定,同时受到客观观测技术和观测条件的影响。目前对引起这种异常的物理机制还没有确切的认知。广西地区与川滇地区存在地质和构造上的关联性,同时受印度板块挤压作用,这可能是广西流体观测点对川滇地区和印尼地区强震表现出较好映震能力的重要基础。尽管如此, 1据广西地震局,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