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實驗室安全衛生概論 近三年校園災害特性調查分析-依發生事故的場所屬性分 1.大專院校以化學性實驗場所最多(平均為49.3%) 2.高中職校則以機械性實驗場所最多(平均佔41.8%),電機電子(17.2%)及化學(11.2%)居次。 近三年校園災害特性調查分析-依發生事故的媒介分 1.大專院校實驗場所相關事故前五項最重要之媒介為危險物/有害物(20.1%)、電氣設備(12.3%)、化學設備(11.7%) 、材料(6.5%) 及其它(24.0%) 。 2.高中職校實驗場所相關事故前五項最重要之媒介為一般動力機械(18.7%)、人力工具/手工具(14.2%)、其它(9.0%)、用具(8.2%)與材料(7.5%),而其餘機械則佔約11.2%。 近三年校園災害特性調查分析-依事故發生原因 1.大專院校實驗場所相關事故前五項最重要之單項原因為火災爆炸(14.3%)、使用機具不當(12.3%)、使用有缺陷之機具(9.1%) 、採取不正確姿勢(8.4%)及其它(16.2%) 。 2.高中職校實驗場所相關事故前五項最重要之單項原因為使用機具不當(40.3%)、採取不正確姿勢(20.1%)、工作中開玩笑(10.4%)、未使用防護具(8.2%)及其它(3.0%)。 近三年校園災害特性調查分析-依事故類型 1.大專院校前五項最重要之類別為火災(20.8%)、與有害物接觸(14.3%)、物體倒塌/崩塌(11.7%)、切割等機械傷害(10.4%)及不當動作(9.1%)。 2.高中職校前五項最重要之事故類別為切割擦傷(48.5%)、不當動作(9.0%)、被夾被捲(6.7%)、衝撞(6.0%)及跌倒(5.2%)。 實驗室之危害認知 實驗室災害包括: 1.因實驗操作或實習作業所造成之傷害。 2.因實驗操作或實習作業所造成之疾病。 實驗室之工作傷害原因---直接原因 (一)能量:如機械能、電能、化學能、熱能、輻射能。 (二)危險或有害物質:如壓縮或液化氣體、腐蝕性物質、易燃性物質、氧化性物質、毒物。 實驗室之工作傷害原因---間接原因 (一)不安全的設備:如機械設備未有妥善的防護、採光照明不良、危險物、有害物容器未有適當之標示… (二)不安全的動作:如未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使用不當的手工具、未著用適當之必要防護具… 實驗室之健康危害因子 1.化學性危害因子 2.物理性危害因子 3.生物性危害因子 4.人因工程性危害因子 何謂危害? 危害(風險)是指暴露於過量危害因子所引起的有害生物反應 危害(風險)鑑定乃是觀察因暴露於危害因子而引起之生物反應的基本工作。 危害鑑定也是危險度(風險)評估之第一步,包括蒐集,整理及評估所有危害因子有關且可用之資料。 化學性危害因子---危險物 爆炸性物質 著火性物質(易燃固體、自燃物質、禁水性物質) 氧化性物質 引火性液體 可燃性氣體 其他物質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 化學性危害因子---有害物 致癌物 毒性物質 劇毒物質 生殖系統致毒物 刺激物 腐蝕性物質 致敏感物 肝臟致毒物 神經系統致毒物 腎臟致毒物、造血系統致毒物 其他造成肺部、皮膚、眼、黏膜危害之物質。 毒性化學物質管理 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化學物質在環境中不易分解或因生物蓄積、生物濃縮、生物轉化等作用,致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者。 第二類毒性化學物質:化學物質有致腫瘤、生育能力受損、畸胎、遺傳因子突變或其他慢性疾病等作用者。 第三類毒性化學物質:化學物質經暴露,將立即危害人體健康或生物生命者 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化學物質有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之虞者。 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 不易分解性或生物濃縮性特性標準一項以上且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者 空氣中之半生期(half-life time)大於或等於5日。 地面水中之半生期大於或等於180日、土壤中之半生期大於或等於180日。 而生物濃縮性係指生物濃縮因子(BCF)大於或等於500、辛醇-水分布係數之對數值(log Kow)大於或等於3。 第二類毒性化學物質 有致癌性、致突變性與生殖毒性等特性 致癌性依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分類為1、2A或依歐盟分類為1者。 致突變性依歐盟分類為1者。 生殖毒性(包括致畸胎性及生殖能力受損)依歐盟分類為1、2者等慢毒性特性標準一項以上者。 第三類毒性化學物質 符合急毒性特性標準一項以上者 致哺乳動物急毒性試驗若食入之半數致死劑量(LD50)小於或等於每公斤25毫克、皮膚接觸之半數致死劑量(LD50)小於或等於每公斤50毫克或吸入之半數致死濃度(LD50)小於或等於每立方公尺250毫克。 以生態急毒性來評估,若有(1).魚類之半數致死濃度(LC50)小於或等於每公升1毫克或(2).水蚤之半數影響效應濃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