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PAGE  31页
 TOC \o 1-4 第一卷 脚手架	 2
脚手架
1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发展概况1.1 架体构造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为一悬空设置的脚手架段,一般按3~4.5层楼高的施工需要设置,架体高度H为9~18m,宽度lb为0.8~1.0m,单体长度L取决于附着的水平支承跨度l和悬挑长度lx,l一般为4.5~7.5m。  架体种类按其设置位置可分为角部架体和中部架体2种;按其悬挑情况可分为一端悬挑架体、无悬挑架体和两端悬挑架体3种;按其是否组合导轨则可分为组合导轨架体和不组合导轨架体2种(见图1)。
图1 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的类型
  架体构造一般可分为竖向的架体主框架(可简称“架体主框架”或“竖向主框架”)、架底构造梁架(可简称“架底结构”或“架底框架”)和架体板3部分。当架体附着的水平支承跨度小于4.5m时,可仅由架体主框架和架体板构成。1.1.1 架体主框架设计的加强与合理化、定型化  由于架体主框架是构造架体和受力传力的主要构件,各研制单位根据加强其设计安全度、与架体和附着支承连接以及装设提升和防坠装置的要求着手进行改进和“推陈出新”,在构造形式及其合理化和定型化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中主要有:①出现了片式框架、格构柱式框架和导轨组合框架(图2)等多种构造形式;②采用了定型焊接段组合结构,在加强结构刚性设计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便于安装、运输和存放的要求;③适应了装设附着连接、提升和安全装置的要求,在设计上已趋于合理。
图2 架体主框架的构造形式
1.1.2 进一步完善架体底部结构设计  架体底部结构的命名取决于其构造方式,当采用脚手杆件组装的桁架梁式构造并与架体板连结成一体时,称为“架底构造梁架”;当采用定型的焊接桁架构造时,可称为“架底桁架”或“架底框架”。当附着支承的水平跨度小于4.5m时,亦可不设置架底结构,而由单设的水平梁件或脚手架体结构直接将架体荷载传给架体主框架和附着支承。
图3 架体底部结构形式
  两年来在架底结构设计方面的主要进展为:①架底构造梁架的构造已趋于定型;②开始试用定型焊接结构(杆件采用型钢或钢管)的架底桁(框)架;③解决悬挑段的拉吊问题,即在架体主框架上成组对称设置斜拉杆件(见图3)。1.1.3 架体荷载试验取得可喜成果  为了解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件组装的架体在受载后的内力分布情况,上海建工集团八建公司组织进行了系列试验,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其中主要有:①架体板结构的帮忙作用可使架底构造梁架提高约30%的承载力(但这一提高中应包括架体板结构可将架体荷载直接传给架体主框架的部分);②在组装架体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安装应力存在;③架底梁架的内力分布情况与理想的桁架受力情况尚有一定差异;④在标定测试成果、消除或减小测试误差方面取得较为理想结果。1.2 附着支承  附着装置是将架体可靠地附着于工程结构的装置(包括在升降状态和使用状态),并将架体荷载传递给工程结构承受,附着装置也是设置提升、防倾和防坠装置的所在之处。因此,附着装置是附着升降脚手架中最重要的受力部分,形成并推动附着支承技术的发展。1.2.1 附着支承形式的进展
图4 附着支承构造的形式
  最早出现的附着支承采用悬挑支承构造,包括设置挑架、挑梁、挑桁架梁等(图4a);以后出现了吊拉式、套管(框)式和导轨式;近两年来,则又出现了导座式以及由上述5种基本方式分别组成的挑轨式、套轨式、吊套式和吊轨式(图4b~i)。其中悬挑式已停止单独使用,目前在国内应用的为后8种形式。  从上述的类别归纳中可以看出,附着支承构造的形式已经齐全,并开始进入完善其设计与安装技术的阶段。1.2.2 附着支承设计的进展  两年来,在完善附着支承的设计方面取得了以下进展:①提高附着支承结构的设计安全度,采用刚度好的焊接结构,加大了杆件的设计截面,选用更为可靠的附着连接构造;②把附着与防倾、防坠要求结合起来,普遍地装设了防倾、防坠装置,并较好地解决了它们之间的连接组合问题;③采用留椭圆孔、上下固定位置可调节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方便装拆的问题;④初步满足了在任何工况下,架体两侧沿竖向均有两个独立的附着支承点的要求;⑤初步解决了有阳台等情况下架子远离墙体的挑出支承问题;⑥在探索上部附着点因混凝土强度较低问题的解决措施方面取得进展。1.3 提升设备和升降控制1.3.1 3种升降方式  附着升降脚手架初期被称为“整体提升脚手架”,但采用周边架体整体升降只是其3种升降方式中的1种,另外两种为分段升降和互爬升降。  3种升降方式各有其特点:整体升降可适应按整层流水的施工作业要求,周边一体也有利于保持升降时的整体稳定,但安全要求较高,控制同步升降要求的难度也较大;分段升降可适应按分段流水的施工作业要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资料员资格考试题库答案下载.docx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pdf VIP
 - 安全与急救(四川警察学院)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doc VIP
 - 铁总工电〔2018〕125号普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docx VIP
 - 煤岩复合体能量传递特性与动力灾害关联性.docx VIP
 - 高血压的危害及有效的降压方法.pptx VIP
 - 生涯发展报告.pdf VIP
 - 数学活动 月历中的奥秘及和为定值的两数积的规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 2026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招聘3人(非事业编)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弱电施工方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