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
一、课程的界说
(一)“课程”的语义
(二)“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概念的复杂性
(四)多层构造的“课程”概念
二、课程的领域
(一)教养与教育
(二)学科教学与学生辅导
(三)课程的基本问题
三、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
一、课程的界说
(一)“课程”的语义
课程一词最早在我国出现于唐宋时期。
在英语世界,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的“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伟大的事业,有德者维持)句注疏,说:“教护课程,必君子检之,乃得依法制也。”课程指寝庙及其喻义伟业
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
;
(二)“课程”的意义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社会文化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改造
本书中诸如“学习程序”、“教程内容”、“计划化的学习经验”、“在学校保护下掌握的各种经验”“一连串有意识地结构化了的学习结果”等等。总之把课程视为“系统知识、智力技能与情义内容的复合物。”
;
斯腾豪斯列述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1、尼格利和挨万斯:“学校旨在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准备的有计划的一切经验。”
2、印罗:“学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3、约翰逊:“在所期待的学习结果的一连串的结构化系列中,所处置的(或者至少是期待的)教学结果。”
由此可见,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织的教育内容。
;
各种的课程定义,大体考虑了三个标准:
一是计划水准(意图、记述、文件等);
二是实施水准(儿童实际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
三是结果水准(不是现实的学习结果,而是只限于计划中所期待的结果)。
美国教育辞书的课程界说为代表的定义,与历来的概念——“儿童在学校里学习的特殊计划”不同,它所代表的领域已经大大地扩展了。它是包括了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那么,这个新课程观是基于什么思想背景产生的呢?
1、儿童的成长发展,不单是个知识能力训练的过程,而且是贯穿于整个生活的过程。
2、除了学校每节课的课程教学之外,还有其他的教育。课程必须是教育的总体计划。
3、学习不是使儿童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之下的整个生活活动的总体计划。
(三)“课程”概念的复杂性
课程也存在许多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是特殊决定过程造成的结果。;
美国课程学者古德拉德(J.I.Goodlad,1979)认为有五种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层次运作。
第一层次是“理念课程”,诸如政府、基金会或特定的专业团体的探讨的课程问题、提出的课程改革新方向,都属于“理念”课程。
第二层次是“正式课程”,指由州政府或地方董事会核准的课程方案,可能是各种理念课程的综合或是修正,也可能包括其他课程政策、标准、科目表、教科书等。
第三层次是“知觉课程”,指学校教师对正式课程加以解释后所认定的课程。
第四层次是“运作课程”,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执行的课程。
第五层次是“经验课程”,指学生实际学习或经验的课程。;
格拉索恩则根据教学的实施程度将课程分为六种类别:
1、“建议的课程”,指学者构想、推荐的课程。
2、“书面的课程”,指政府公布的课程纲要。
3、“支持的课程”,指受到学校教师支持的课程内容与方法;
4、“被教的课程”,指教师所教导的课程内容;
5、“施测的课程”,指通过测验考试评价的课程内容;
6、“习得的课程”,指学生学习和经验到的课程。
这六类课程涵盖的层面包括:课程政策、课程目标、学习方案、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学习单元及教材等。;
我国台湾的黄正杰、香港的李子健与黄显华从学科、经验、目标和计划四个维度来界定课程,反映了课程发展中不同时期的概念与分类的观点。
1、“课程”是“学科或教材”的观点。
2、“课程”是“经验”的观点。
3、“课程”是“目标”的观点。
4、“课程”是“计划”的观点。
5、“课程”是“研究假设”的观点。
因此,他们主张,“课程”的综合定义至少应当包括科目、经验、计划、目标、研究假设等五种课程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招标代理服务技术方案104页.docx
- 强制氧化-尿素还原法(FO-UR)烟气脱硝成套技术.doc VIP
- 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服务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4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公司法中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性质界定与归责原则研究.docx VIP
- 甲戌本《石头记》中甲午八日脂批新考.PDF VIP
- 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方案.docx VIP
- 北京市地铁12号线机电IV标工程机电安装作业指导书.pdf VIP
- 新零售背景下胖东来的营销管理模式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