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情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边界研究——以阿细祭火仪式为例.pdfVIP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边界研究——以阿细祭火仪式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3卷 第3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月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边界研究 ———以阿细祭火仪式为例 邵媛媛摇 吴兴帜 [摘摇 要]摇 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以特定人群共同体的地方性文化为消费对象,以期对异文化进行感 知、体验和认知,从而达到休闲、娱乐和自我叠加的消费过程。 东道主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迎合 旅游者的消费取向,一方面对地方性文化进行文化重组,另一方面也会以地方性知识体系为规训,自主 地确定旅游者的消费边界,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表现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文章以阿细祭 火仪式在文化旅游情境中的境遇为例,分析地方人群共同体如何重组遗产、确定遗产的消费边界,从而 实现遗产的自我活态存续。 [关键词]摇 祭火仪式;文化旅游;消费边界;阿细人 摇 摇 在当代社会,产业化开发和商业化利用已成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我存续的重要方式。 民 间信仰类非遗因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神秘的宗教色彩备受旅游者青睐,其集体性的实践行为———祭 祀仪式已成为旅游市场中一类集“展演性冶与“参与性冶为一体的旅游文化资源。 较之其他类型,信 仰类非遗的本质属性在于神圣性,是信仰群体宇宙观的具象表征及其处理人神关系的外显形式。 正因如此,关涉族群神灵世界、意义世界的神圣仪轨通常具有庄严性、绝对性,与快速、变化、以娱乐 为目的的消费社会本质上相对立。 当一个民族的信仰实践成为旅游消费品、通过出售“原始冶“神 秘冶实现其交换价值时,将不可避免地在他者“想象冶与“观看冶的权力支配下改换面孔。 那么,该怎 样看待信仰类非遗在旅游场域中的形变? 变形的广度与深度有没有边界? 又如何去认知这种变 形? 本文以旅游情境中云南弥勒阿细人的祭火仪式为讨论对象,通过对仪式再生产过程的审视来 理解地方群体如何在神圣信仰与世俗消费之间进行文化调适,以期为上述疑问提供案例式的解答。 一、阿细祭火的仪式过程 阿细祭火仪式是云南彝族阿细人一种独特的原生性宗教文化,是以“火神冶崇拜为信仰内核, 在特定日子举行的“敬火神、迎新火冶的祭祀狂欢活动。 现今,阿细祭火仪式主要留存于弥勒县西 一镇起飞村委会的红万村和起飞村。 2013年阿细祭火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一镇位于弥勒县之西,距县城30公里,是彝族阿细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阿细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92.4%。 由于西一镇地处山区,距县城较远,地理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当地百姓至今仍以农业生 产为主要生计来源,烟叶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正是由于自然生境相对封闭、受现代文化冲击相对 较小,西一镇的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某些民间信仰形式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红万村和起飞 [收稿日期]摇 2015 11 30 [基金项目]摇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文化旅游情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冶(项目批准号:12CMZ033)阶段性 成果;国家博士后项目基金“文化遗产旅游消费边界研究冶(项目批准号:2015M5725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摇 邵媛媛,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吴兴帜,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教授,邮编:650500。 ·20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6年 村坐落于气势磅礴、纵横交错的阿欲部山脚下,距西一镇9公里,是现今仅存的两个举行祭火并保 留完整仪式程序的村落。 祭火是红万、起飞阿细人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人的春节,许多在外务 工的年轻人一般要等祭火结束才会离家。 因此,在新旧转换之机驱除村寨与自家的邪祟与不洁、祈 祷作物丰产与人丁兴旺也包含在祭火仪式的动机与实践中。 红万村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三祭火,起 飞村则于二月初二祭火。 两村祭火仪式程式大致相同,全程分为松毛宴、钻木取火、送旧火、跳火狂 欢、送神驱邪五个部分。 松毛宴。 清晨早饭过后,主妇需将家中的旧火全部熄灭,随后,聚集在村委会准备宴饮所需的 食物。 十一点左右,松毛宴开始,全村老少与付费游客十余人一组,席地而坐,享用阿细传统美食。 当地人认为

文档评论(0)

江南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