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办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 附件3 973计划课题结题验收材料编写提纲及要求 (标题4号黑体,正文小4号仿宋体,A4纸、双面印刷,一、二、三部分分别装订) (一)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按课题分列) 1、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对照任务书,对课题执行5年以来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研究水平与创新性 (对课题执行5年以来的研究工作进展进行详细论述) 实施效果(科学前沿项目应重点论述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国际影响,每个课题列出3-5项突出成果,附必要的图表) 例如 1. 建立了最近9000年来亚洲季风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时间序列。 对贵州茂兰董哥洞石笋近50个U/Th年龄和2000余个氧同位素分析数据,重建了平均分辨率达5年的亚洲季风气候演变历史(图1),该序列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8个百年尺度的季风干旱事件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具有对应关系。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详细对比表明,低纬季风与极地气候变化存在300-500年振荡频率上的相似性,但低纬季风气候可能提前极地气候变化150年左右,反映了低纬海气耦合在过去全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与指示太阳活动强度的树轮?14C记录详细对比后,发现百年尺度季风气候变化与9000年来太阳活动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提供了太阳活动驱动地球气候变化的可靠证据(图2),该成果发表在2005年出版的《Science》上。 图1 石笋记录的最近9000年来亚洲季风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时间序列 (Wang et al, Science, 2005) 图2 百年尺度季风气候变化与9000年来太阳活动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Wang et al, Science, 2005) 2. 建立热转移回授光释光测年方法,将光释光测年极限延伸到80万年 为了延长释光测年上限,提出了热转移回授光释光测的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细颗粒石英释光信号的热转移作用,区分出了回授的和基本转移的光释光信号成分;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石英回授OSL信号对剂量响应明显优于石英传统OSL信号(Wang et al., 2006a);建立了石英回授OSL测年新方法,通过测定已知年龄样品证明了这一新方法和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将释光测年时限延伸至过去80万年堆积的黄土 (Wang et al, 2006b,c)(图3)。为了准确地测定过去约13万年以来的第四纪沉积物释光年龄,提出了简单多片再生法测年技术。证明了试验剂量不但能校正多测片测量过程中发生的感量变化,而且有利于多测片释光信号强度测定值的标准化,克服实验数据的分散,同时也避免了单片再生法多次循环过程产生的OSL信号积累,导致较老样品等效剂量测定值偏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等效剂量测定值的准确度和精度。利用简单多片再生法对洛川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的31个黄土、古土壤样品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细颗粒石英OSL信号可以准确地测定距今13万年以来黄土的堆积年龄(Lu,Wang and Wintel, 2009)。在地质年龄测定的方法和技术上,突破了过去10-80万年期间不含火山喷发产物的碎屑沉积年龄测定的盲区,为古气候-环境、新构造、活动构造及地质灾害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Radiation Measurements》、《Quaternary Geochronology》、《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等国际专业杂志上。 图3 洛川剖面回授光释光测年结果能很好地与黄土地层年代相对应 (Wang et al, Quaternary Geochronology, 2006) 2006年出版的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的时事通讯 (Newslet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Quaternary Research, INQUA) 对王旭龙等新提出的回授光释光测年方法进行如下评价:释光测年技术的两个特殊进展得到普遍的关注。第一个重要研究进展就是利用石英的回授光释光信号来测量黄土堆积年龄,直到B/M界线,因此克服了由于传统光释光信号饱和而造成的120ka的测年上限。2006年Quaternary Geochronology 的主编 Rainer Grün教授在这个新创立的专门针对第四纪年代学的期刊的首页对王旭龙等提出的回授光释光测年方法进行了如下评价:王旭龙等展示了一篇突破性的文章,他们使人信服地证明了黄土释光测年最终突破15万年测年障碍,提供的可靠的测年结果至B/M界线。以该研究方法为主的论文在德国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释光和ESR大会获得优秀论文奖第一名。 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情况 经费使用情况 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长和承担单位意见(需课题组长签字、承担单位盖章) 8、 课题组发表论文目录(系统自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