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及海外华人的历史沿革-南一书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華僑及海外華人的歷史沿革 近代人類的移居活動 明清中國的海外移居活動 從棄民到僑民:清政府海外移民 政策的轉變 近代人類的移居活動 (一)約從西元1500年到1800年 1. 歐洲人大量移居世界各地 A.地理大發現後 B.尤其是美洲地區 2. 歐洲人迅速取得支配地位 A.以先進的科技優勢 B.在美洲、非洲和亞洲殖民地區 C.消滅或奴隸當地原住民社群 3. 歐洲人引進大量勞動力(非洲黑人) 進入美洲農作區 在紐約 巴特里城堡花園上岸的移民 19世紀愛爾蘭經常發生大飢荒,造成大量人口移民海外。 圖為美國畫家描繪當時愛爾蘭移民剛到美國的景況。 三角貿易圖 (二)從十九世紀初到二十世紀初 1. 為歐洲工業革命成果的擴張期 2. 歐洲人將其經濟生活模式帶入已占有 優勢地位的地區 3.歐洲人主要移民區域:阿根廷、澳洲、 加拿大、美國、 紐西蘭 十九世紀澳洲 墨爾本 19世紀時,大量歐洲人移居地廣人稀的澳洲。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至1960年代 1.一次大戰時:移民潮下降 2.1930年代:全球移民活動趨緩 3.二次大戰時: A.產生許多難民潮 B.日本大量移往滿洲 4.二次大戰後:歐洲 猶太人移居新建立 的以色列 猶太移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猶太人大量 移民至巴勒斯坦 (Palestine)。 1947年攝 (四)1960年代以後 1.特色:移民角色和方向逆轉 A.移民潮為亞洲、非洲、中南美洲所取代 B.大量移居至歐洲、北美洲 2.全球化風潮下,各人類社群之間密切互動 A.交通工具的發達 B.全球化的經濟發展 明清中國的海外移居活動 (一)明清時期的對外關係 1. 明朝 A.朝貢貿易 a.「天朝」的優越意識 b.「鄭和下西洋」目的在宣揚國威 B.海禁政策 a.東南沿海倭寇問題日趨嚴重 b.世宗 嘉靖年間,倭寇與沿海居民 勾結為患 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2. 清朝 A.全盛時期以亞洲內陸為征服對象 a.蒙古部族 b.信仰伊斯蘭族群 B.對東南沿海貿易與海外移民行動採 嚴格限制:如1740年巴達維亞的 「紅河事件」-乾隆以為 「天朝棄民」鄙視之 巴達維亞城 約1656-1658年間,由荷蘭畫家Andries Beeckmam所繪 ,現存於荷蘭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二)明清時期前往澎湖、臺灣的移民活動 1.澎湖 A.明初:雖行海禁,澎湖並未成廢墟之地 B.明中葉:澎湖吸引不少漢人前來移居 a.是中國東南沿海漁民重要漁場 b.不少海上武裝集團、海盜和倭寇基地 c.東南沿海重要的國際貿易中途站 C.明末:荷蘭人二度占領澎湖,均遭明軍 擊退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碑 1604年,荷蘭人首次進占澎湖,遭明將沈有容(1557~1628)驅離 ,此碑即紀念該事件 。現藏於澎湖天后宮 2.臺灣 A.荷人統治期間 a.鼓勵中國漢人移民來臺-以廉價勞工 開墾臺灣 b.因政策嚴苛,曾引發武裝反抗-如 1652年 郭懷一事件 B.明鄭時期:大量軍民入臺 C.清領初期 a.嚴格限制內地人民入臺 b.東南沿海居民為謀生計,仍冒險渡臺 熱蘭遮城 圖中為荷蘭人在當時的大員 (今安平) 一帶所建立的熱蘭遮城 。該圖為畫家Olfert Dapper於1670年所繪,現由南天書局收藏 (三)明清時期華人移居東南亞的活動 1.閩 粵人民甘冒禁令移居東南亞-因 A.人口成長壓力 B.海外貿易誘因 2.有些出洋者開始在海外僑居 A.因素:a.官方法律上的干擾 b.海上交通的花費 c.旅程艱辛 B.出現僑居社群:a.與當地婦女通婚 b.他們的子女經常與 中國貿易聯繫 南宋與元朝的海外政策 未禁止海外貿易活動 情形 A.南宋:a.泉州港已是海外貿易重要據點 b.海關稅收是朝廷重要收入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