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导体集成电路》实验
实验一、电路设计软件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chematic 视图、 layout 视图、spice 器件模型、电路HDL 描述
2 .掌握电路设计软件基本应用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 PC 机一台
2.集成电路设计开发软件一套, Electric VLSI Design System
三. 实验要求
1. 预习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2. 阅读并熟悉本次实验的内容。
3. 掌握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4. 用图形输入方式完成CMOS 反相器电路原理图设计, 分析逻辑功能。
5. 生成电路的VHDL 描述,进行反相器逻辑功能仿真, 验证逻辑功能。
四、实验任务
1.电路设计软件使用基础(详见手册)
Double clicking on the jar file in C:\Electric will start Electric
Electric VLSI Design System Installation (for Windows)
1) Ensure Java is installed on your computer by going to J
2) Create a directory C:\Electric
3) Download the electric (binary release) jar file into this directory (don’t
download to the desktop)
4) Ensure the file extension is *.jar since Windows may try to change the
download to *.zip
5) Double clicking on the jar file in C:\Electric will start Electric
2 .基本的CMOS 反相器原理图
参见手册1−11: Schematics Tutorial,CMOSedu_2.jelib
3.CMOS 反相器逻辑功能仿真
Tools-Simulation(Build-in)-ALS
五. 实验报告
1.总结用设计软件开发系统对逻辑电路进行设计、仿真的操作步骤。
2. 分析实验任务的基本工作原理,画出仿真验证波形,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3.总结CMOS 反相器逻辑电路设计的方法。
实验二、反相器版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ayout 视图、DRC 、ERC 、LVS
2 .掌握版图设计基础、验证方法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 PC 机一台
2.集成电路设计开发软件一套, Electric VLSI Design System
三. 实验要求
1. 预习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2. 阅读并熟悉本次实验的内容。
3. 完成CMOS 反相器电路原理图和版图设计, 分析逻辑功能。
4. 生成版图电路的VHDL 描述,进行逻辑功能仿真, 验证逻辑功能。
5. CMOS 反相器版图验证,进行DRC 、ERC 、LVS 。
四、实验任务
1.版图设计基础 (详见手册)
手册1−10: IC Layout Tutorial
2 .基本的CMOS 反相器版图设计、逻辑验证
CMOSedu_3.jelib
3.CMOS 反相器版图验证
手册1−12: Schematics and Layout Tutorial
CMOSedu_3.jelib
进行DRC 、ERC、LVS
五. 实验报告
1.总结用设计软件开发系统对逻辑电路进行设计、仿真的操作步骤。
2. 分析实验任务的基本工作原理,画出仿真验证波形,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3.总结CMOS 反相器版图设计的方法。
实验三、与非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ayout 视图、DRC 、ERC 、LVS
2 .掌握版图设计基础、验证方法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 PC 机一台
2.集成电路设计开发软件一套, Electric VLSI Design System
三. 实验要求
1. 预习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2. 阅读并熟悉本次实验的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