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传入信息的作用 兴奋 易化 抑制 三、反射中枢的作用 (二)中枢的信号处理 信息会聚 信息的辐散 信息的延长与缩短 1.反射时与中枢延搁 2.总和 3.后放 4.局限化与扩散 四、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其发生机制有何异同? 2. 何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3.举例说明中枢神经元有哪些连接方式。 * 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电活动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三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特异性 非特异性 辅助运动 主运动 脑干 脊髓 核团 中脑 丘脑 皮层 中枢 外周 概述:神经系统构成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1、神经元的功能形态特征 (一)神经元 人中枢神经系统内有1000亿个神经元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长:神经纤维 短 树突棘 轴丘 终扣 2、神经元的分类 3、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投射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膜电学特性: 电阻性与电容性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与离子通道 4、神经元的再生与增殖 (二)神经纤维 1、神经纤维的分类 电生理学特性分类:A(αβγδ )、B、C 纤维的直径和来源分类:Ⅰ(a,b)、Ⅱ、Ⅲ、Ⅳ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4、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5、神经末梢的营养作用 双向性 绝缘性 完整性(不衰减性、不可融合性) 相对不疲劳性 顺向轴浆运输 逆向轴浆运输 二、神经胶质细胞 大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支持作用 2、参与绝缘并构成血-脑屏障3、参与创伤的修复 4、参与神经递质代谢 5、调节细胞外钾浓度 6、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高 2、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3、分裂能力强 4、胶质细胞间有低电阻性缝隙连接 神经元间的联系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一、信息传递的两种方式 (一)化学性突触传递 1、经典突触的信息传递 (定向性突触) 轴-胞突触 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 树-树突触 1)突触连接形式 ①突触前膜:递质、受体 ②突触间隙: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受体、离子通道 2)突触结构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 通透性↑ Cl-(主) K+ 通透性↑ Ca2+内流 IPSP EPSP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3)突触传递的过程 4)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兴奋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超极化。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通透性↑ EPSP Na+内流、 K+外流 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Ca2+内流 去极化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Cl-(主) K+通透性↑ IPSP Cl-内流、 K+外流 ②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Ca2+内流 超极化 ③慢突触电位 5)前膜变化(递质释放与回收) 蛋白激酶II 突触蛋白I 2、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非定向性化学突触传递) 3、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 ①单向传递 ②突触延搁 ③对环境变化敏感 ④可塑性 强直后增强 习惯化与敏感化 长时程增强与抑制 (二)电突触传递 1、电突触传递的结构-缝隙连接(连接子与连接蛋白) 2、电突触传递的方式与特点 ①信息传递快而固定 ②潜伏期短,几乎没有突触延搁 ③双向性 3、电突触传递的生理意义-同步活动与物质交流 二、突触传递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 (一)易化作用(突触后电位的总合) (二)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 (三)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 1、突触后抑制 2、突触前抑制(或易化) 三、化学性突触传递的中介物质 (一)神经递质的特点 ①突触前有前体和相应的酶系统 ②能释放到突触间隙 ③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生理效应 ④突触后有降解酶系 ⑤受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影响 神经递质标准 神经递质的代谢 ①神经递质的转运体 ②神经调质 ③递质的共存 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清除和再利用 1. 单线式 2.会聚式 四、神经元间的联接形式 4. 环路式或连锁式 3.辐散式 一、反射(reflex)及反射弧(reflex arc): (一)反射: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二)反射弧及其信息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劳动教育论文:依托学校种植园培养小学生劳技素养的实践研究.docx VIP
- 《斯特林制冷机》课件.ppt VIP
- 2024北京清华附中初二(上)期中物理(教师版).docx
- 2025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三个女性文本和一种帝国主义批评.pdf
-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Unit3Festivalsandcustoms写作指导介绍传统节日课件牛津译林版必修第二册.pptx VIP
- 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pdf
- 统计预测与决策教材.pdf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Prayer X钢琴谱五线谱 完整版原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