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门派发展趋势.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武术门派发展趋势 摘要:依据中国传统武术门派的形成、发展,结合当今时 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现状,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门派发展的可 能趋势。认为社会需求要求武术外在仪式应和内化精神相融 合;生活方式变迁要求拳种门派生存要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传承方式要求武术教育普及要与强化拳种相结合;竞赛制度 要求传统技术体系要与运动发展规律相吻合。并由此提出, 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对待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创 新。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传统武术;武术门派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 (2013) 01-0120-03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冲突、生活方式的变迁,使得传统 武术的生存空间也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我国实施的举国体 制和以竞技体育为主体的大背景下,竞技武术独树一帜,大 量传统武术拳种门派的发展陷入困境。虽有一批痴心的武者 在苦苦支撑,但大量优秀传统拳种已经或正在流失。那么, 我们该怀有怎样的心态看待传统武术门派发展和继承的关 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保护拳种、门派的传承,用什么样 的形式去发挥武术的文化载体作用呢? 1社会需求要求武术外在仪式应和内化精神相融合 中国古典哲学、中国传统医学、内功养生和中国古代军 事文化等不仅为武术文化提供了核心的理论基础,还间接地 决定了武术练功方法、动作、造型和套路的各种具体形态和 模式,也逐步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可以说,中国传统武 术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继承发扬中国文化的突破点。虽然 流传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 的拳种已有129种,但作为传统武术,这些拳种门派无不推 崇一种“尚武” 崇一种“尚武”精神。 尚武不是暴力、 不是武力, 而是一种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没有强壮的身体,再强大的精神 也无处寄托。民族的尚武精神,好比一个人的脊梁,如果一 个民族的脊梁缺少这种精神,那这个民族正在步入自己衰落 期。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看,提倡尚武精神的朝代 是强盛、伟大,而不提倡的朝代是衰弱的。 中国很多传统文化瑰宝诸如书法、京剧和一些民间技艺 等,在当今社会都受到生存的挑战。书法在古代只是一种书 写工具,就像现在我们用钢笔、圆珠笔写字一样。但在当今 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里,书法的工具作用完全消失了,它 转化为了一种仪式”。人们通过毛笔练字、写字,修身养 性,最后达到艺术、审美的境地。很多传统武术的发展和书 法有相似的地方。因为不管多少拳种流派,不管起源、风格、 内容、形式多么不同,但都是殊途同归,它们最基本的本质 相同,是用于技击。在现在公开化的社会,在创造和谐社会 的大背景下,武术的原始功能已经消退,从而衍生出了健身、 娱乐等多种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功能价值。 道生万物,万物归于道。而人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获得 对天道自然、宇宙万物生化之理的体悟和体验,外在表现出 来的做人做事的方法,是由内而外的。但是这个过程开始是 困难的,只能通过外在的形式,进行自我修炼、自我体会和 感悟,最后达到内外兼修、天人合一。武术之道,就是通过 “术”与“艺”的实践而获得天人相合、万物归根的精神体 验与生命感悟。在道的召唤下,武术与拳击不再是好勇斗狠 的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健身、自卫和观赏的生存性活动, 而成了一种“求道”的手段[1]。中国武术拳种流派当中, 蕴含了很多中国哲学思想,与当前我们国家所提倡的和 谐”和“以德治国”理念是相一致的。因此,我们对待传统 武术的心态,应把传统武术看成一种修炼身心的手段和仪 式,通过对传统武术练习这种仪式,经过一招一式的演练, 感悟其中的意境、神韵,达到求道的过程。也就是说由外在 的武术套路形式练习,逐渐内化为精神追求和修养,从而达 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一一审美和哲学。 2生活方式变迁要求拳种门派生存要与时代发展相契 合 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纵观武术门派形成和发展,与 人们生存利益的现实需要分不开。中国武术的核心和主流是 通过检验拳术的比赛机制和武举制度下的考试内容决定的 [2-3] o元代禁武造成了中国拳术的第一次危机,拳术除以 家传方式苟延残喘外,大部分转移到正处于巅峰状态的元代 戏剧中去。由于战争的需要,明代将领如戚继光、何良臣等 人,把自己保留或摸索出的战斗技术向民间传播,从而使萧 条的拳界迎来了第一次复兴。但因当时没有比赛和交流的环 境,拳术高手们不同的格斗风格只能纵向传袭下去,于是技 术风格和特点变成了拳种和流派。武举制的兴起,使习武群 体突破了各方限制,但为适应考试和摆台中心的横向交流, 很难形成拳种流派。但随着禁武令的实施,洋枪火炮的产生, 武举制的废除,习武群体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失去了加 官进爵的机会,使一些武术家流于民间,为了维持生计,忙 时耕田,闲时“造拳”。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