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doc

温岭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温岭市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 自 评 报 告 温岭市人民政府 温岭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督[2012]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3]25号),坚持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品质。 一、总体概况 温岭地处浙东南沿海,陆域面积920平方公里,岛屿面积14.72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55平方公里,是一个山海相兼、农渔同耕、工商共育的滨海新城。辖5个街道11个镇,常住人口121.8万,其中农业人口100.8万人。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04.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人均生产总值66065元,比上年增长6.7%。全市财政总收入8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83亿元,增长9.1%。 2014年全市学校共有在校生21.19万人,专任教师11587人。有普通高中11所,在校生17102人;职业高中3所,在校生10449人;初中32所,在校生35797人;小学60所,在校生99306人;幼儿园219所,在园幼儿48993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小升初比例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升高比例99.58%。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98.6%,15年教育普及率98.57%,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8.7%,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57%。现有省一级重点高中3所,省二级重点高中4所,省三级重点高中1所;国家级重点职技校2所,省二级重点职技校1所,省重点技工校1所。16个镇(街道)中已有省教育强镇14个,台州市学前教育合格乡镇3个,台州市教育明星乡镇15个,台州市教育现代化镇8个。 我市2002年2月荣获“浙江省教育强市”称号;曾三度荣登“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市)”榜单;200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社区教育实验区;2007年,中考“阳光招生”政策全省推广;2008年,再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轻负高质”联系县(市、区);2009年,自主发展性督导评估全省推广,2012年荣获全国督导先进单位;2010年,全国20余家媒体聚焦温岭“阳光教育”,“阳光教育”工作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2009、2010连续两年获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县(市)。 二、基本标准达标和校际间均衡分析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分析 我市共有义务教育公办学校78所,其中小学43所、初中31所、九年一贯制3所、完全中学1所。按省定13个指标要求,其中生均用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按省定标准的85%计,并且允许每校有2项及以内指标不达标,我市对78所义务教育学校的13项指标进行调查、统计、测算,全部达到省定的小学、初中“标准化学校基本要求”的规定标准,达标率为100%。 (二)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分析 我市对表征校际间均衡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八项指标的差异系数进行统计,小学分别是:0.37、0.55、0.32、0.22、0.20、0.13、0.13、0.25,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27;初中分别是:0.41、0.74、0.29、0.25、0.33、0.21、0.21、0.23,初中综合差异系数0.33。完全符合省定综合差异系数小学小于0.65、初中小于0.55的要求。 三、均衡发展工作指标达标情况 指标自评得分:94.5分,其中(一)入学机会18.5分,(二)保障机制21分,(三)教师队伍35分,(四)质量与管理20分。具体情况陈述如下: (一)入学机会(20分) 1、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5分) 市政府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工作,并将此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2011年4月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工作的通知》(温政发[2011]55号),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目前我市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计42168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计40772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30783人,占75.50%,达到省定基本达标的75%要求。(自评:基本达标) 2、建有留守儿童关爱体系。(3分) 我市建立了以市政府为主导的、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体的、以社会各界为热助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并出台《温岭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方案》,明确构成关爱体系各方应有的责任。各校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并认真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