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笔记.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笔记第一章 绪论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 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 容,屮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了解屮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第 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3、西汉淳如意仓『诊籍4、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5、东汉华佗《中藏经》 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屮医诊断学发展简史6、西晋王叔和《脉 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 的专著8、元朝敖氏《点点金》 《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9、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10、明朝李吋珍《濒 湖脉学》11、清朝林之翰《四诊抉微》四诊并重,色脉并重第二节 屮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一、审察内外 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现。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辨证求因 病证结合,以证为主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证和“症和概念指的是一 组症状群,这类症状具有相同的性质,或由某一共同的病机所引起。辨证就是对疾 病的本质作出决定。女口:痰热壅肺证肾阴虚证卫分证三、四诊合参 四诊并重,不可偏废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四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 望一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闻一听声咅、嗅气味问一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 切一诊脉和按诊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四诊(二)八纲(三)辨证:对表现 出來的症状确定证型辨证的方法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第四节 卒习吊医诊断学的方法一、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二、博览群书:以教材为 主,兼看一些其它书籍“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三、参加临床实践:第二章 四诊第一节 望诊望诊注意事项:(1)光线(2)动作熟练、敏捷“一望而得” (3)有步骤、有 重点先全身T分部;上T下,头T足望神望色望形态 望姿态一、望神(一)望神的含意: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 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二)望神的原理和意义先天之精-神-滋养后天 Z精神、精、气三者同盛同衰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神旺 望神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三)望神的要点目光(重点)、神情、气色体态、言谈举 止、应答反应得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面色:面色润泽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 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 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饮食:正常或稍减 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失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失神:无神 、精损气亏神衰面色:晦暗暴露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 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 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 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应失常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假神:垂危 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额红如妆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 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假神1、神气不足:轻度失神 虚证患者2、神志异常癫一一抑郁型(湿痰蒙闭)狂一一兴奋型(痰火扰心)痫一 —发作型(肝风挟痰上扰)望神的注意事项1、重视诊察病人吋的第一印象2、做到 神形合参3、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4、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二、望面色望色, 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來诊察病情的方法。一般以望面 部色泽为主(一)面部色诊原理面部色诊原理:面部血脉分部丰富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1) 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 面色与脏腑有内在联系(二)面部色诊的意义1、判断气血的盛衰:2、识别 病邪的性质:3、确定疾病的部位:气色正常:脏腑未伤,正气未挫 预后较好,其病易治气色不正常:脏腑己伤,正气己虚, 预后不佳,其病难治色与泽的关系色与泽,又称“气色色属阴,主血,反映血液的 盈亏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盛衰《内经》记载望色的方法(1)按照 五色与五脏对应的关系青一一肝赤一一心黄一一脾白一一肺黑一一肾按照颜面的脏 腑分部位诊图(1)按照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图(2)(三)望色十法(四)常色与 病色1、常色:健康人面部的色泽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 (1) 主色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