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科学发现的逻辑 ——科学思维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 至理名言 如何思维比思维什么更为重要。 ——歌德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的能力。 ——劳厄 一、科学抽象 1、科学抽象及其一般进程 抽象(abstraction)—分离、排除、 抽出。 (1)界定—思维中透过现象抽取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F=ma E=mc2 (2)进程 “三个阶段两次飞跃” 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 2、意义 使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比较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 使问题的处理大大简化而又不发生大的偏差。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成为多余的了。 ——马克思 (1) 鉴别真假 (2) 区分主次 (3)识别基础和派生属性 3、科学概念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内涵—对象的共同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 (病原体 ) 外延—对象所包括的范围 (细菌、支原体、病毒----) (1)逻辑特征 可确定性—确定的涵义、应用范围、逻辑关系和地位 可检验性—能导出可由实验直接或间接检验的命题 可变动性—内涵和外延随科学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2)爱因斯坦的概念方法论 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 意义 内容 科学发现是概念的运动 科学认识的发展是在形成新概念和发展旧概念中形成的 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 科学革命就是科学基础概念 的变革 为了科学,必须反反复复地批判这些基础概念。 ——爱因斯坦 4、理想化方法 (1)思想模型和理想模型 思想模型— 为了便于研究,把原型纯化为一种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 (原子结构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理想模型—既具有高度抽象性又具有某种极限特征的思想客体。 (理想刚体、流体、气体,理想溶液,) (2)理想实验 —在头脑中进行的假想 的实验 特点——假想性 类型 功能——发现、反驳 滚球实验——惯性定律 追光实验 —— 光速不变原理 升降机实验——等效原理 二、临床思维 ——诊断过程中对就医者所患疾病作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诊断思维) 1、临床思维基本思想的历史演变 (1)局部定位思想——以局部组织结构的定位性为基础来判断病变在解剖学上的特异性(肺结核) 形成 十七世纪 西登纳姆 实体 十八世纪 莫干尼 (病灶) 器官病理学 十九世纪 微耳和 细胞病理学 合理性 认识往往是从局部开始的 局部病变常常是决定整个病程的主要方面 局限性 忽视了机体的统一整体性 不能充分地把握疾病过程 难以全面认识疾病的内容和本质 (2)特异性病因观念 ——把疾病的发生归结为病因学动因 (特异性致病因素——疾病) 形成 —菌源说 (巴斯德) 合理性— 病原微生物常常是发病的一个必要条件。 病原微生物对病程特点、范围和程度有显著影响。 局限性 忽视机体自身的作用,把机体看成完全是被动的。 不能解释疾病发生和表现的多样性。 (3)趋势 局部定位 整体把握疾病 特异病因 致病因素与机体因素结合认识疾病 三要求 早期诊断 个体化诊断 综合性诊断 2、临床诊断思维的特点 (1)相对性 临床资料的相对性 实验室资料的相对性 主体经验的相对性 。。。。。。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孙思邈 (2)个体性 疾病表现的个体性 诊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