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标准标准文本征求意见稿.docVIP

贵州省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标准标准文本征求意见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FORMTEXT FORMTEXT FORMTEXT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 XXXX XXX-2017 FORMTEXT 贵州省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potato early blight integrated control in guizhou province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TEXT 20X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发布 FORMTEXT 20X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 XXXX XXX-2017 PAGE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安顺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由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顺市农业科学院。 Ⅰ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牛力立、朱江、范金华、樊祖立、唐兴发、唐虹、李怀情、谭体琼、蔡甫格、张秀伟、李怀情、鲍菊、曹家洪、张鹏。 Ⅰ 贵州省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早疫病的诊断方法、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马铃薯早疫病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321.9-200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DB 52/ 471-2004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铃薯早疫病(Potato early blight) 是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 (Ellis et Martin) Sorauer]引起为害马铃薯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mm。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植株成片枯黄。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 3.2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害的方法。 3.3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拮抗性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放线菌)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3.4综合防治(Integrated control) 从农田生态系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运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 诊断方法 4.1田间诊断 叶片:一般先侵染下部叶片,产生褐色、凹陷、与健部分界明显的小斑点,后扩大成大小为 3~4 mm、具有清晰同心轮纹的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常产生黑色霉层(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整个病斑相互连接,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甚至使叶片干枯脱落,田间植株成片枯黄。 叶柄和茎:常于分节处危害,病斑稍凹陷、线条形、颜色为褐色,扩大后呈灰褐色,长椭圆形,具同心轮纹。 块茎:块茎受害可产生暗褐色、边缘明显、稍凹陷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其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 4.2病原菌显微镜诊断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是茄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成熟菌丝有隔膜和分支,颜色为暗褐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圆筒形,不分支或罕生分支,浅黄褐色或青褐色,大小为47.5μm~106.0μm×7.5μm~10.5μm。分生孢子常单生,倒棒状,颜色为黄褐色,具有5~12 个横膈膜,0至数个纵、斜膈膜,隔膜处有缢缩,孢身为67.0μm~178.5μm×3.0μm~14.5 μm。具长喙,喙淡褐色,丝状,有时有分支,分隔,60.0μm~178.5μm×3.0μm~4.5μm。 5 发病规律 马铃薯早疫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薯块、病残体或其他茄科作物上越冬。翌年种薯发芽后病原菌开始侵染,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进行传播,病菌一般通过气孔或伤口侵染叶片,也可从表皮直接侵入。在生长季节的早期,先

文档评论(0)

雨中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这一世渡尽红尘,若有来生,不再为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