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篇55辩者命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70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 1期 《天下篇55辩者命题研究 张 荣 明 摘要:《庄子 ·天下》所载辩者命题可归纳为两类:第一类命题 ,揭示了墨家唯实逻辑的根本缺陷,即 概念内涵开放 ,无法最终定义;第二类命题,表达 了名家唯名逻辑的主张,强调 “名”的唯一性,“名”与 “名”-e..k-I互不相涉,并对复名和极限名词作了探索,提出了定性推理命题和定量推理命题。揭示墨家逻 辑缺陷,确立名家逻辑 ,此乃辩者命题之根本宗旨。 关键词:名家;惠施;公孙龙;辩者命题 庄《子 ·天下55是形成于战国晚期的一篇重要学术史文献。该篇所言辩者有惠施 、桓团、公孙 龙,辩者命题有惠施 “历物之意”1O事和后期辩者21事。这31个命题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辩者的学 术主张,在中国学术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对于辩者命题和名家学说的性质,古代学者有两种 截然相反的判断:主流的观点近乎全盘否定,斥之为诡辩或无用 ;有人肯定其说,认为人们莫得其 解 。近代 以来,随着中国哲学史和逻辑史研究的兴起,学界对辩者命题作了深入的探索 ,取得了 一 定成就,但多数命题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学术宗旨何在,仍然聚讼纷纭,未有定说 。 造成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理解辩者命题的知识背景。近代以来对辩者命题的研 究大致经历了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哲学的研究 ,即从特定的思维范式 (如时问与空问、相对性与 绝对性 、静止与运动)出发,对辩者命题进行分析阐释④。第二阶段,逻辑学的研究,即从西方传统 逻辑范式(如概念、判断、推理)出发,对辩者命题进行分析阐述@。第三阶段,符号学和语言哲学的 研究,即借鉴西方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探索辩者命题的内涵和意义⑥。毫无疑问,上述j个阶段的 研究均有意义,但均未能一以贯之地诠释辩者的全部命题。 收稿 日期 :2016—10—19 作者简介:张荣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 300350)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巾国思想史研究。 ① 《庄子 ·天下》谓惠施 “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荀子 ·非十二子》谓 好“治怪说……足以欺惑愚众,是惠施 、邓析”;《史记-太史 公自序》谓 名“家苛察缴绕……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汉书 ·艺文志》谓 “名家者流……则苟钩鳜析乱而已”。 ② 晋人鲁胜 日:“自邓析至秦时,名家者世有篇籍,率颇难知。”(《晋书 ·隐逸传》,北京 :中华书局 1993年版,第2434页) ③ 杨俊光指出:“关于各论题的具体含义、思想实质以及所属学派等等,异说纷纭,向无定论。”(杨俊光 :《惠施公孙龙评传》,南 京:南京大学 版社 l992年版,第251页) ④ 这一方法伴随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兴起而出现,影响甚大,胡适 、冯友兰为创始者,流行于哲学界。 ⑤ 这…方法兴起稍晚,但切近名家学说实际,以金岳霖、温公颐为代表,流行于逻辑学界。 ⑥ 这一方法近年兴起,比传统的逻辑学更进一步。有学者指 :“名家是以名‘’这种符号自身作为其重要研究对象,而不是以 … … 实‘’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李先馄:《论先秦名家的符号学》,《湖北大学学报》l995年第5期)也有学者说:“从语 言哲学的 视角来解读 辩‘者二十一事’,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路径。先秦名家所从事的正是语言哲学,而且是理性的语言哲学。”(刘利 民:《先秦 辩“者二十一事”的语言哲学解读55,《哲学研究}2009年第9期)还有学者说 :“公孙龙的 ‘白马论’是从事物的名称或 者称渭的角度来立论的。”(郭桥、孔漫春:《诡辩抑或误解?—— “白马非马”及其合理性论证》,《逻辑学研究}2015年第3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 1期 ‘7l。 我们认为,任何一种成熟的学术都是一个 自洽的体系,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关于名家学 术的特点,战国秦汉时期的学者已经作过重要提示。公子牟是公孙龙的弟子 ,他说:“‘白马’非 马‘’,形名离也。” 形‘名离”就是名实分离,语词与对象分离,专决于名。赵国的平原君对公孙龙 学说的评判是 辞“胜于理”②,邹衍对公孙龙学说的批评是 “天下之辩有五胜三至,而辞正为下”@,也 就是说,他们认为名家弃实而执名,立场偏颇但有一定道理。司马谈 《论六家要指》谓惠施 、公孙龙 一 派为 “名家”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