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工艺美术简史第十一章古代埃特鲁里亚与罗马.ppt

外国工艺美术简史第十一章古代埃特鲁里亚与罗马.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玻璃器的制作技法,仔细观察当时的作品,首先是叫作“穆拉诺”(Murano)的制品,以淡紫色、深蓝色、宝石绿、黄赭色作为基本色,掺入乳白色、黄色、淡红色。这与被称作“热熔马赛克”的玻璃加工技法是相同的。热熔马赛克技法是将马赛克那样的各色玻璃切成马赛克碎片,混合在一起,在窑内加热后进行熔接的技法。以此方法做出纹饰的最精彩的例证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被称为“万花玻璃”的制品(图11-11) 日用玻璃器几乎都是单色或有极少的色彩混于其中,使之形成斑点状散布在器壁上的作品。从整体来看,单纯的造型、简洁的装饰占主导地位。这些作品的把手、台座等皆为另行加工制作,然后加热并熔接于器皿上。有时也将扭曲状的玻璃像浮雕那样贴于器物的表面,呈现出另一种新鲜的感受(图11-12)。 在冷却后的玻璃器表面进行装饰的手法也有若干,像后来的钻石加工技术一样,以线条表现纹饰或以景泰蓝工艺的手法描绘图案。后者是将低于玻璃器本体熔点的粉状玻璃用笔描绘图案,然后置入窑内烧制完成。在阿富汗的伯古拉姆出土的彩绘纹饰的玻璃制品,就是很优秀的例证。 一、埃特鲁里亚的陶工艺 埃特鲁里亚人最初居住在史前特拉马尔文化(公元前2000年的水上居民)和维兰诺瓦文化(前1000—前800)的交会处,同西亚诸国有贸易往来。自公元前7世纪开始,埃特鲁里亚人与半岛南部希腊属邦和希腊本土通商,接受了希腊文化的深刻影响,像希腊人那样建立了独立的各个城邦,结成12个城邦的军事联盟,并控制了邻近地区。埃特鲁里亚的繁荣,基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海上贸易和丰富的资源。 埃特鲁里亚人热衷于输入大量精美的希腊陶器作为宝物殉葬,但他们自己同时也生产用于盛放骨灰的塑造着人像的陶器,尤其是善于制造巨大的存放遗体的陶棺,并在陶棺上塑造真人大小的赤土陶像,这与古希腊的陶工艺有很大的区别。 第四节 陶工艺 埃特鲁里亚人还生产一种磨光黑陶,器表有浮雕装饰。这一技术出于这样的愿望——使陶器近似珍贵的金属器皿。现藏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的布凯罗黑陶堪萨斯杯(图11-13),就是这类陶器的代表作品之一。 人物造型是在埃特鲁里亚陶工艺中极具特色的类型,尤其以一种被称为人形卡诺皮罐(图11-14)的陶工艺最为引人注目,即主体呈人物造型,头部较为写实,为容器的盖子,身躯为容器,一般皆有基座。现藏罗马维拉·朱利亚国立博物馆的两件人形卡诺皮罐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特征。 收藏在罗马维拉·朱利亚博物馆的《陶塑赫尔美斯头像》(图 11-15)和失掉双臂的大型《阿波罗全身像》也是乌尔卡的优秀作品。这两件赤土陶像是阿波罗神殿整组群像的一部分,神殿曾遭到罗马军队的破坏,在20世纪30年代发掘神殿时,出土了这两件陶塑。 在罗马维拉·朱利亚博物馆收藏的近7000件埃特鲁里亚青铜器、铁器、陶器、赤土陶像等工艺美术精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等人大小的赤土陶棺,尤其是出土于基维多里的夫妻二人半卧式陶像及陶棺(图 11-16),是至今发现的最大的赤土陶工艺制品(高 1.42 米,长 1.95 米)。 二、古代罗马的陶工艺 ·罗马在公元前3世纪70年代统一了意大利,于公元前2世纪中叶以后,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称霸地中海的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文化的制陶传统,在帝政时代大量生产被称为“特拉·西吉拉达”的赤土陶器。 ·罗马赤陶最初产于意大利中部的阿雷佐(Arezzo)等城市,随着罗马帝国领土的扩大,这种贴饰浮雕的罗马赤陶的中心产地也逐渐移向欧洲大陆。 罗马赤陶(图11-17)是在初具规模的手工作坊中生产的。多样的器型是由模具翻制的,造型十分规范。其独特的朱红色泽,是在继承了希腊制陶技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将干坯浸入含铁成分较高的泥浆中,施挂一层薄薄的陶衣,晾干后在1000℃左右的氧化焰陶窑中烧成。这样,施挂器表的含铁量较高的陶衣在烧制时形成氧化铁,呈朱红色。这种朱红色的陶器,几乎都有浮雕装饰,而且大致都是嵌花贴饰或模型翻印而成。 和银器工艺一样,古罗马的玉石工艺也盛行于共和末期,在帝政时期,达到发展的顶峰。其材质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红玉髓、红缠丝玛瑙、紫水晶等,也有石榴石、绿柱石、黄玉、橄榄石、绿宝石、蓝宝石等。 具有较高工艺价值的首先要推玉石浮雕。这种浮雕分为两大类型:一是阴刻,多作印章用;二是阳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浮雕。 现藏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一块玛瑙雕制品,便是最著名的代表作。这块用阿拉伯产的缠丝玛瑙制作的精美浮雕(图 11-18),为罗马奥古斯都大帝生前珍藏的宝物之一。 第五节 玉石工艺 除了表现宫廷题材的作品之外,尚有不少以希腊、罗马神话为主题的作品,特别是表现帝王及其家族的肖像很多。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和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珍藏有此类型的代表作。它们在制作技法和表现形式上与上述两件名作大体相同,只是浮雕形象的构图和人物表情的刻画更具古典意趣。现藏大英博物馆的《玛瑙瓶》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