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3.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5.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一、“中体西用” 1.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后,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兴办“洋务”,以摆脱统治危机。 2.发展历程 (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采西学,制洋器”,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2)90年代,被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代表作品:张之洞著《劝学篇》。 ①一方面,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 ②另一方面,主张“务通”,倡导西学。 3.评价 (1)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很大局限。 (2)体现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和官僚地主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变革的共识。 (3)一些改良思想家开始提出“设议院”“君民共主”的政治改良主张。 二、“君主立宪” 1.康有为:托古改制 (1)代表作:《孔子改制考》。 (2)思想特点: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即托古改制。 (3)思想主张 ①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②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 ③坚持渐进变革,先实行君主立宪,再实行民主。 2.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 (1)代表作《新民说》。 (2)思想主张 ①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强国的保证。 ②提出“新民”思想。 ③认为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但在中国不可操之过急。 三、“民主共和” 1.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2.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3.五权分立:除了行政、立法、司法权以外,增设考试与监察权。 1.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1)斗争表现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②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领导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分散,二次革命很快失败。 ④护国运动:在孙中山、梁启超等人的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组建“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⑤讨逆运动和护法运动: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组织“讨逆军”,张勋复辟很快失败。但由于重新执政的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掀起护法运动。由于西南军阀的破坏,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 (2)斗争的焦点:共和与反共和的斗争。 (3)性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4)认识: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民心,任何逆历史发展潮流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资产阶级经过多次斗争,虽然保留了民国的虚名,但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说明中国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艰难而曲折,中国的现代化改革、民主之路任重而道远,也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 2.内容 (1)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3)规定了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和严格了修宪程序。 (4)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 3.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4.意义 (1)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3)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由此确立。 1.“三三制”原则的实行 (1)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性质:中央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2)实行该原则的目的:增强抗日根据地的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意义: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争取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认同,加强了根据地内部各阶层的抗日团结,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1)背景 ①国际: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美国扶蒋反共。 ②国内:和平、民主、团结是人民的强烈愿望;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意义: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国统区和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局面,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 3.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1月):通过了有利于人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aVinci-Resolve-Speed-Editor-达芬奇快编键盘操作说明.docx VIP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5年1月份修订).doc VIP
- 广东开心版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1单元测试卷.pdf VIP
- 5G基站建设初级多选试题附答案.doc VIP
-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课件(共49张PPT)(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5年辽宁省中考语文试题深度解读及答案详解.pdf VIP
- 2025年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拔尖检测试卷及答案.pdf VIP
- 税务会计(客户经理助理)岗位专业测试题.docx VIP
-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学习有方法》公开课教学课件(第二课时).pptx VIP
- 门店道路救援.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