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创造宣言》(第2课时).ppt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创造宣言》(第2课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创造宣言》(第2课时)

* 一、回顾知识,导入新课 作者在第一部分引出了怎样的论题?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体会其作用。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二、细读课文,探究写法 阅读第二部分(5~11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来进行批驳?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五种错误观点: 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 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 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太无能不能创造; 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 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 ①列举飞帝亚斯、米开朗琪罗的事例,反驳“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②列举《易经》《正气歌》、苏联国歌、《尼赫鲁自传》和雷赛布及平老静的事例,强调“在单调的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惊世之作”,极具说服力。 ③列举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等名人事例,反驳“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的观点,令人信服。 ④引用慧能的名言,阐述了出身低微的人往往会有过人的智慧的道理,否定了“太无能,不能创造”的观点。 ⑤列举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创造奇迹的事例,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作者在批驳了错误观点之后,得出了怎样的正面论点?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2.自读第三部分(12~15段),思考交流下列问题: (1)第12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2)第13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深化中心论点。 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点滴的创造”比作“屋檐水滴”,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的观点,易于理解。 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借东山樵夫眼中只有茅草, 而没有看到泰山享誉天下的种种美景,从反面论述了“创造的 重要性”,阐明了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第四部分(16段)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引用罗丹的话,进一步从正面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提出创造宣言。 课堂小结: 作者针对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并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宣言。 三、品味语言,体会特色 阅读课文,找出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 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 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2.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 于创造。 3.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4.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 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论证效果,充分体现“宣言”的特点。或肯定人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或赞叹人物非凡经历,从不同角度反驳错误观点,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 5.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6.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7.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反问 引发读者的思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 引用 引用歌德的名言,强调勇气的重要性。 比喻 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 “金刚”,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要有勇 气、智慧、信念和意志,就会绝处逢生。 小结: 课文运用大量的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 不仅将道理说得透彻生动,而且增强了语势,层层 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人们要树立自信, 勇于创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我们要善于创设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寻找适合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善于捕捉机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书写属于自己的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开一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