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喧哗与骚动_中的救赎母题
                    
 152 
          《喧哗与骚动 》中的救赎母题 
                                   云天英 
                         (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  吉林 长春 1300 12) 
     摘要 : 意识流代表作  《喧哗与骚动 》中主人公的自杀 ,       被众多评论家认定是由于他对妹妹的畸形爱恋无 
   法实现以及家族的衰败等原因造成的 ,        实际上其中隐含着人类精神文化中的救赎母题 。 
      关键词 : 救赎母题 ; 原型 ; 昆丁 
      中图分类号 :  I106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7 -  0246 (2008) 12 -  0 152 -  02 
    救赎母题来自于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 ,            将  “整个民族积累起来的不幸和罪过有时都一起堆在将 
死的神身上 ,    他可以把所有的不幸和罪过永远带走 ,            让人们清白无罪 ,     幸福快乐 。把自己的罪孽和痛 
                                                          ① 
苦转嫁给别人 ,    让别人替自己承担这一切 ,         是野蛮人头脑中熟悉的观念 ”。 从此这个风俗被人们一 
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             人们已开始了利用人替罪的做法 。“每到有瘟疫流行的 
时候 , 人们就会选出一个人让他穿上圣衣 ,            用神枝把他装饰起来 ,      领着他走遍全城 ,      同时高声祷告让 
                                                                          ② 
人们的全部灾害都落在他一人头上 。然后把他扔出城外 ,                 或在城墙外由人们用石头把他砸死 ”。 基 
督教中耶稣的受难也同样有此含义 ,           基督耶稣用他的受难免去了世间人类所有的罪孽 ,                为人们的精神 
再生充当了 “替罪羊 ”这个可怕的角色 。作为 20世纪最成功的意识流小说之一 ,                       《喧哗与骚动 》自 
诞生以来 ,   众多的文学评论家一致认为昆丁的自杀是由于他对妹妹凯蒂的畸形爱恋无法实现以及家族 
的衰败等原因造成的。笔者却认为他的自杀并没有那么简单 ,                    他绝非单纯的绝望自杀 ,       而是想以自己 
的死来洗刷整个家族的罪孽 ,         来实现对整个家族甚至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救赎 。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 ,       北方军队的胜利不仅摧毁了种植园经济基础 ,               也攻破了南方的精神堡 
垒 。当时的南方人面对的是落后的教育 ,            贫困的生活 ,   激烈的种族矛盾 。精神危机 日甚一日,           悲剧意 
识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        因此不少人沉湎往昔 ,      怀念虚幻的荣耀和飘逝的体面 。这种悲剧意识培养和 
造就了 20世纪 20、3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作家 。他们生长在南方 ,                 对故乡有深刻的了解 、深厚的感 
情和执著的信念 ,     有一种刻骨铭心的依恋 。这些作家深知 ,            一味沉湎往事只能导致意志的衰退 、精神 
的破产 ,  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向世人展示真正的 “南方 ”和困境中的 “南方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 
下 , 出现了一个贯穿于霍桑 、麦尔维尔 、马克 ·吐温 、亨利 ·詹姆斯 、海明威和福克纳作品的模式 : 
体现美国文学中的原罪与受难母题 。如霍桑的 《红字 》,                麦尔维尔的 《白鲸 》,     亨利 ·詹姆斯的 《黛 
西 ·米勒 》,  福克纳的 《喧哗与骚动 》等 。 
    《喧哗与骚动 》的书名出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  《麦克白 》中的一段台词 ,                   人生  “是一个白痴所讲 
的故事 ,  充满着喧嚣与骚动 ,      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      展现的就是文学中的原罪母题 。麦克白为了实现 
自己的权利欲 ,    杀死了国王邓肯 ,      他本人却并没有享受到当国王的乐趣 ,            他的内心受到篡权杀人的痛 
苦煎熬 。这种煎熬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