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休闲旅游的创新开发.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反,利用湿地丰富的生物种群多样性,秀丽怡人的自然环境,合理发挥湿地的旅游休闲功能,能带来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1)湿地观光、湿地游乐、湿地服务业等方面的经济收入;(2)湿地旅游的开展能提高湿地的知名度,带动相关湿地加工产业、湿地种植业、湿地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些经济收入又可以投入到湿地保护之中,形成湿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同时,人们通过参与湿地旅游,增进了人与湿地间的关系,增强了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因此,湿地旅游产业的引入,又反哺了湿地保护工作。由此可见,湿地旅游与湿地保护开发是弓与箭的关系,只谈保护,箭飞不远,没有保护,湿地旅游之弓便毫无用处,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综合考虑湿地保护与湿地旅游的关系,才能弓起箭飞,百步穿杨,既有效保护了湿地资源,又发挥了湿地的价值。 因此,山合水易认为,通过湿地休闲旅游的开发,将湿地作为生态科普与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建立起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最佳平衡关系,应成为当前湿地保护地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 二、湿地休闲旅游开发的三个理念 湿地休闲旅游的开发,是以多样生物系统为基础,以多彩景观环境为背景,以多元游憩方式为依托,以多元收益方式为理念,以多重社会经济效应为目标的开发模式,最终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物多样化、景观艺术化、科普游憩化是其开发重要的理念。 (一)生物多样化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因此,打造湿地环境、恢复湿地生境,是实现生物多样化的根本途径。 根据湿地类型、恢复目标及湿地现状入手,从土壤基质、植被恢复、栖息地保护与生境改善、湿地生态水管理等方面打造环境,吸引动物栖居,构成湿地完整的生物群落。 (二)景观艺术化 在湿地恢复和湿地生境打造的前提下,对景观进行局部艺术化改造,形成大地艺术作品,成为观光吸引物。景观的塑造过程与湿地恢复和形成是并行的,既节约了景观再造成本,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景观。如我们在汉石桥湿地恢复项目中,通过框植围隔等手法,将大片的芦荡打造成“万鸟齐飞”的大地艺术景观,既恢复了湿地本底,又形成了震撼性的观赏吸引物。 (三)科普游憩化 湿地旅游本身具有很强的科普教育意义。寓教于乐是更易于青少年群体接受的方式,运用游憩化手法设置科普体验产品,将湿地生态文化和游乐设备及游乐手段相融合、科普教育和主题娱乐教育相融合,强调人与湿地的近距离接触和深度体验。 三、湿地休闲旅游的开发模式与手法创新 在上述核心理念指导下,山合水易提出了湿地休闲旅游开发的“五个圈层”理论,即:湿地核心圈——科普体验圈——景观游憩圈——亲水游乐圈——休闲度假圈,这五个圈层是以湿地核心圈为中心的逐步扩展结构。 湿地核心圈是以核心保护区为主的湿地景观区,重在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而围绕湿地核心区的四个圈层则是湿地休闲开发的重要载体,并形成了四种创新开发模式与手法以及相应的创意产品。 (一)科普化游憩方式创新 科普化游憩方式就是将传统静态的科普方式或室内的体验科普内容转化成为以湿地环境为依托,最大程度拉近人与自然距离,利用动植物动态实景进行科普的方式。 动物探秘与观鸟创新,包括营帐式、地堡式、水下连廊、剖面墙、单面玻璃墙以及潜望式装置等多种方式。 多种创新科普体验装置,包括动物眼睛看世界、湿地万花筒、“找不同”迷宫、湿地生态系统积木等。还可以从人的感官系统出发,从体现湿地生物的声、形、色、味等方面进行游憩创新。 另外还有将科普内容转化成为游憩环节中的景观小品或户外场景,让游客在观光的过程中探秘,实现在实景环境中的体验式科普游憩方式。 (二)植物配置的景观化创新 1、打造手法创新 除了常规的手法之外,大地艺术手法更能引起有游客的共鸣,成为游客的视觉盛宴。湿地中主要是以大地艺术与景观花海为特色,打造其独有的观光吸引力,大地艺术是湿地恢复的重要手法,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以创新性思维与艺术性手法形成具有景观震撼性的湿地景观,增加湿地自身的观光性,同时大地景观又是动物及鸟类的最好栖息地。 大地艺术的另一种做法是主题化景观创意手法,如东部华侨城的“湿地警示”系列,通过鲜明的红色雕塑,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反差,打造出独特的观赏意境。 2、植物配置创新 湿地植物除了常见的芦苇群落、菖蒲群落外,还有适宜当地生长的各类水陆生植物,北方如香蒲、梭鱼草、千屈菜、雨久花、鸢尾等。此外,还可以引进栽培王莲、淡黄色荷花、紫叶美人蕉、花叶芦竹等景观效果好的新品种,在不同的观景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花期等,形成特色景观;包括从坡岸到深水区不同地形的植物配置,将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的有机搭配,如利用水生花卉植物造景,借助艺术手法,可以采用花海的概念,通过花岛、花瀑、花廊、花汊、花溪等各种方式,形成独特的景观卖点。 3、配景方式创新 对于所打造的植物景观,在不同的时间

文档评论(0)

湘雅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2014230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