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灾害与环境 5.地震灾害:包括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流行性疾病蔓延等。 6.农作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7.森林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一)灾害频发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1949年以来平均每年出现干旱7.5次,洪涝5.8次,登陆台风7次,地震1.3次,重大风暴潮7次,低温冷害2.5次,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近100次。90年来以来,每年平均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1000亿元以上。 (二)灾害损失严重 (三)灾害的地域差异明显 1.从东西方向看,大体以贺兰山一龙门山-横断山,大兴安岭 -太行山-武夷山-十万大山为界分三大区。 西部地壳变动强烈,地震、冻融、雪灾、冻害、雹灾、泥石流、沙漠化、旱灾、森林灾害较为严重。 中部以山地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旱灾、洪水、雹灾和森林灾害为主。 东部海洋与海岸带灾害、平原地质灾害、旱灾、涝灾、洪水、农作物病虫害最为严重。 2.从南北方向看 阴山-天山、秦岭-昆仑山、南岭-喜马拉雅山等山系,山地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森林灾害严重。 山系两侧诸江河流域气象灾害严重,这些地带是我国洪水、旱、涝、平原地质灾害、 土壤沙化和农作物病虫害最为严重的地带。 (二)国际减灾十年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及其附件《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在“行动纲领”中明确了国际减灾十年的目的、目标和国家一级需采取的措施及联合国系统需采取的行动等。 国际减灾十年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 (二)建国后我国的主要减灾措施和成就 1.水利建设 1949年开始沂沭泗河治理;1950年进行蓟运河、滦河、海河及南运河治理 ; 1950年10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2年3月政务院发布《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等。 50年代以来我国在治理大江大河、兴修水利,减少水旱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到20世纪90年代,长江、黄河、海河、辽河等修建堤防24.2万千米。我国过境河流都已形成完善的防洪堤防体系。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2000年中国11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海口.青岛.汕头.珠海.烟台.厦门.深圳.大连.宁波.杭州.苏州 2000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35个合格城市: 桂林.南京.成都.天津.长春.西安.广州.沈阳.福州.温州.合肥.郑州.连云港.湛江.北京.南宁.上海.北海.南昌.武汉.银川.济南.秦皇岛.哈尔滨.昆明.呼和浩特.石家庄.贵阳.长沙.西宁.南通.重庆.兰州.太原.乌鲁木齐 (四)林业生态屏障开始发挥作用 建国后我国的大型森林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 长江中游防护林工程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太行山绿化工程 平原绿化工程 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目前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这一工程23年间累计造林2200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林面积的七分之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阶段建设期为1978年到2000年。到2000年底,共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203.72万公顷,使20%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2130万公顷农田得到有效保护,3003万公顷草场得到保护和恢复,工程区营造经济林生产干鲜果品年产值达169.8亿元。 1978年11月国务院批准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跨西北、华北、东北西部13个省(区、市),全长7000多千米。工程规划至2050年结束,总造林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不仅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规划时间最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更是持续建设时间最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我国生态建设的“绿色长城”。工程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壮举”。先后有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新疆和田等十几个单位先后被联合国授予全球500佳称号,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专门为中国“三北”工程开辟了专栏,先后有5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来我国考察“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 (五)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供水的综合效益 水土保持的典型 (1)陕西榆林人进沙退 陕西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历史上一直受风沙影响,沙进人退。建国后榆林积极开展治沙工作,大造防风固沙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人进沙退。1999年山川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