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理措施 (2)对症护理 高热病人应采取物理、药物降温等护理措施。 及时清除唾液及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计划地安排并简化医疗护理操作,集中在使用镇静剂后进行,动作要轻快。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如水、光、声、风、触动等。 护理措施 3. 预防治疗配合 (1)伤口处理 尽早用20%肥皂水或含季胺的0.1%苯扎溴铵溶液其中一种反复冲洗和擦拭伤口至少30分钟,尽量除去狗涎和污血。冲洗后,局部用75%乙醇和5%碘酊消毒。 伤口较深者,清创后应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局部浸润注射。 伤口周围不宜缝合、包扎。 狂犬病毒免疫血清应先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者进行脱敏疗法。 护理措施 (2)预防接种 凡被犬、猫等咬抓伤后,或皮肤破损处被狂犬或狂犬病病人的唾液沾染后,均应在24小时内进行疫苗接种。 轻度咬伤者采用0、7、14日各肌注2ml方案,但目前多主张采用5针免疫方案,即咬伤后0、3、7、14和30天各肌注1次,每次2ml。 严重咬伤或头面部咬伤者,疫苗可加至全程10针,即当天至第6天每天1针,然后于10、l4、30、90天各注射1针。 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小儿注射于大腿肌肉前外侧区。 护理措施 (3)用药护理 因苯巴比妥等镇静药有抑制呼吸作用,故在遵医嘱使用时,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呼吸抑制现象。 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 护理措施 4.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加倍的爱护,多安慰病人,言语恰当,尽量减轻病人的孤独感。此外,医护人员还应注意稳定家属情绪,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安慰,以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护理措施 5.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向社会宣传狂犬病的疾病知识,介绍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防治知识,尤其是伤口处理的办法。 护理措施 (2)疾病预防指导 1)管理传染源 以犬的管理为主。捕杀野犬,家犬应登记及接种动物用狂犬疫苗。狂犬及其它患病动物应立即击毙,并焚烧或深埋处理。对疑患狂犬病的犬、猫和在隔离期内死亡动物的脑组织应速送卫生防疫部门检验狂犬病毒。加强进出口动物的检疫措施。 护理措施 疾病预防指导 2)伤口处理 及时有效的处理伤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之一。被动物咬伤、抓伤后立即用20%的肥皂水、清水或用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彻底清洗所有伤口(注意苯扎溴铵不可与肥皂水合用),反复冲洗伤口至少30分钟。冲洗后用75%的酒精或5%碘酒反复消毒伤口处。 伤口一般不予包扎、缝合,以利排血引流。 护理措施 疾病预防指导 3)预防接种 ①暴露前的疫苗接种 对接触动物机会较多的人员,可使用人二倍体细胞疫苗0.1ml皮内注射或1ml肌内注射,分别在第1、7、28日各接种一次。以后每两年再给予0.1ml皮内注射,作增强免疫。 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 预防接种 对一年内接受过全程免疫者,如发生可疑感染,仅需0、3日各肌内注射1针。 如免疫超过一年,则需全程免疫。 如咬伤后超过48小时才注射,建议首剂加倍。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 咬伤部位:如头、面、颈和手指、会阴部粘膜等末梢神经分布丰富部位因潜伏期短易发病; 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或被同一狂犬先咬伤者较后咬伤者的发病机会多。 咬伤后是否发病的有关因素 局部处理情况:按要求、及时严格处理伤口者的发病率低。 衣着厚受染机会少。 注射狂犬疫苗:及时全程足量注射者,发病率低。 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易发病。 咬伤后是否发病的有关因素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 主要通过神经逆行性向中枢传播,一般不入血。 发病机制 狂犬病毒致病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侵入末梢神经: 病毒先在局部伤口附近的横纹肌细胞内小量增殖,通过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 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不短于72小时,最长可达1~2周。 发病机制 ② 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神经的轴索呈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散,以每小时3mm速度(5cm/d),缓慢复制,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后,再大量繁殖,然后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部,波及整个CNS。 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 发病机制 ③ 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组织扩散,侵入各器官组织,导致唾液腺、肾上腺、肝肾、心脏感染。 唾液腺病毒含量最多,病毒在唾液中大量增殖并随之排出体外。 发病机制 迷走、舌咽及舌下脑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可出现恐水,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交感神经受累时可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 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引起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动画分镜设计》课件——第四章:镜头画面设计.pptx VIP
- 幼儿园餐前播报课件课件(图文).pptx VIP
- 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pdf
- 丰田汽车培训教材-丰田问题解决方法(TBP).ppt VIP
- DB3418T 040-2025五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pdf VIP
-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欢快流畅的线》教学PPT课件.pptx VIP
- 4.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日常服务、维修施工方案及工艺.docx VIP
- 深度学习:从入门到精通(微课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幼小衔接20以内凑十法习题PDF打印版.pdf VIP
-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自查自纠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