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分册(试验本)经济重心的南移.pptVIP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分册(试验本)经济重心的南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分册(试验本)经济重心的南移.ppt

* * * * * * 明州 泉州 广州 高丽、日本 苏门答腊岛 印度 阿拉伯半岛 东 非 课后拓展1: 考古发现——中国“寻宝”海上丝绸之路 丝路起始:打捞“南海Ⅰ号” 丝路中途:发掘“华光礁Ⅰ号” 丝路终段:肯尼亚搜索沉船 商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原因、概况、影响 小结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最为活跃的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宣告完成,集中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都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宋代经济繁荣,国家却没有因此而富强,二者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 ?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税收收入 2225 15085 12625 11614 全年财政情况 余大半 余2407 无余 蚀1574 两宋商品经济虽然空前繁荣,却没有因此而发展成为富强盛世,究其原因有: ① 两宋时期,内忧外患,商品经济的发展时常因战乱而有所中断,难以持续发展,因而“繁荣”也是有限的。 ② 两宋军费、官俸、“岁币”,使政府入不敷出,造成了难以解决的积贫积弱。 ③ 政治腐败,由工商业繁荣带来的财富常被统治者腐朽奢侈的行为所抵消。 1982年国务院批准通过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包括就本课中的杭州、开封、景德镇、泉州、广州、苏州、成都等城市,现在邀请你当小市长,请就如何在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做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谈谈你的市长宣言。 课后拓展2: 我谈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练习与测评1: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何时?为什么两宋时期中国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加以说明。 (1)三国两晋南北朝; (2)两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而同时期的北方,因战乱而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3)农业: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耕地的大量开垦,圩田、沙田和梯田,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 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有官办的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了“机户”。棉花种植由海南闽广传播到江南一带,海南岛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也十分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商业外贸:宋朝政府鼓励外贸的原因、三大外贸港、市舶司、“番坊”、“番市”。海外贸易的商品、“海上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意义。 练习与测评2:史料记载,南宋统治者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于是规定:商人如能招揽外商,可授一定官职;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如能发展通商关系,也可得到晋级的奖励。为什么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南宋统治者的上述规定说明了什么? (1)由于西夏的崛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对外贸易在南宋经济中的重要性。如绍兴末年,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每年收入达到200万贯,约占当时南宋政府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2)经济重心南移后,对外贸易成为南宋王朝的重要收入来源。 探索与争鸣:有学者认为: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没出现。如何理解“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结合初中所学的知识,思考:为什么宋以后的中国终未成为“海上强国”? (1)两宋时期,传统纳贡体系的崩溃和岁币的输出,使海外贸易成为必要。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指南针的发明,又使得海外贸易成为可能。特别是南宋,海外贸易成为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海外贸易的繁荣,使南宋经济逐渐背离了悠久的农业传统,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2)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政策。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上海 广州 深圳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 材料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材料三: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材料四: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材料五:(江南)地广野丰,民

文档评论(0)

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