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龟兹文化论稿》.docVIP

毕业设计(论文)《龟兹文化论稿》.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龟兹文化论稿 一、新和与龟兹 新和县位于天山中段的前沿山脉——雀勒塔格山南麓,渭干河冲积扇绿洲西部地带。从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的实物上看,新和县的历史及古文明最早可上溯至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文化时期。约战国时期,天山中段南缘史称龟兹东川水、西川水的今之渭干河、苏巴什河流域冲积平原,以新和为代表的绿洲农耕文明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至我国西汉初期,这一地区进入奴隶社会,以今新和、库车为中心,包括周邻的轮台、拜城、沙雅三县为地缘范围的古龟兹国形成,龟兹西汉时领有今库车、沙雅、新和、拜城一带地方,汉以后特别是两晋时期,龟兹国国势渐盛,其疆域扩至东起焉耆,西南至疏勒,南抵精绝(今于田),蔚成天山南路第一大国。 二、龟兹文化及其历史地位 自西汉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始,“丝绸之路”完全畅通,伴随着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深,处古“丝绸之路”热海道上的龟兹在连接祖国内地及古代欧亚不同类型的文明上,是一个汇聚世界六大文明——中原文明、北方草原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伊朗文明的地方。从中外文献记载和留存至今的古城、佛寺及文物资料上看,作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来自亚历山大时期的希腊文化、印度佛教、马土腊、键陀罗艺术、中原文化和西亚诸国文化均于龟兹交汇。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龟兹文化(所谓文化,概指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本文讲的“龟兹文化”为精神方面)包含三个层面:一曰龟兹佛学,二曰龟兹之造形艺术,三曰龟兹之乐舞艺术。 (1)龟兹佛学。西域诸国中,龟兹的文化和文明程度最高,到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龟兹文明犹如一颗中亚东部的璀璨明珠,闪耀于古丝道上,龟兹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最大平台。 从今新和等地现存的佛教遗址和中外专家的考证上看,源自印度的佛教可以说最早传入的地区是龟兹。据西晋成书的佛教史籍《出三藏记集》载,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龟兹王曾向汉武帝敬献佛教僧侣所用的澡罐,这一史实表明,佛教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已传入龟兹地区,到公元100年前后,佛教在龟兹广为传播,僧侣造寺、开窟、塑像、绘画供佛和饭僧等佛事活动,日见兴旺。晋代高僧僧佑所著《出三藏记集》卷十一《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中,对龟兹寺庙的盛况概述说:“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形象、与寺无异”,该史籍《鸠摩罗什传》还载道:“龟兹僧一万余人”。唐初玄奘西行经过龟兹时,曾记道:“屈支国,伽蓝白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经仪,取则印度。”《晋书.西域传》言及龟兹王城时言道:“龟兹国有城廓,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千所。”今天,虽然古龟兹国早已不复存在,汉代延城,大唐伊逻卢城之,三重之廓也只有残墙断壁,但那些众多而有幸保留下来的宝贵的艺术石窟仍能让人感受到古龟兹文化在整个西域佛教的中心地位。古龟兹境内保存至今的著名佛教石窟就有10处之多。诸如闻名遐迩的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玛孜巴石窟、台台尔石窟、森木赛姆石窟、克孜尔尕石窟、吐乎拉艾肯石窟、铁吉克佛寺、温巴什石窟、托克拉克店石窟、黑英山石窟、新和“五一”水库三佛洞等。此外,史籍所记龟兹古代寺院尚有东西昭牯厘大寺、阿奢理贰寺、莲花寺、东西拓橛寺、王新寺、金华寺、法丰寺、大云寺、龙兴寺、金砂寺、大宝寺、梵国寺、初一寺等。以上龟兹佛教时期留下来的石窟寺院,现统称为“龟兹石窟”,总洞数达700余窟,其规模远逾敦煌和吐鲁番的石窟。其中新和县就存有佛教遗址五处,如果以目前的新和县城为园心,以50公里为半径进行画圆,基本可覆盖古龟兹国内百分之九十的佛教寺院及石窟群。从文献记载上看,龟兹的国都曾几度迁到现新和县境内,前述托乎拉艾肯石窟、铁吉克费寺、阿奢理贰寺、东西柘厥寺、金华寺均在新和县境内,如以今玉奇喀特古城(此城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作过细致研究,认为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即魏晋时期龟兹金花王都所在地)为龟兹中心,新和北部渭干河上游之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温巴什石窟均为龟兹王城所辖之佛教石窟寺院,新和县在我国汉唐时期,可谓龟兹的中心之一,同时也是龟兹佛教文化最繁盛的地区。 千百年来,龟兹名人辈出,文化艺术和佛教事业空前发展,一代文化名人、佛学大师、翻译家层出不穷。鸠摩罗什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他就出生在这里。 龟兹佛教石窟的开凿是伴随着印度佛教及其艺术的传入开始的,到三世纪中叶,龟兹地区开窟造像日渐隆兴,今之龟兹石窟群及其寺院的建造就始于这一时期。五世纪末至六世纪中,由于西域动乱,战争频繁,龟兹佛教曾遭厄运。六世纪后半叶至七世纪,特别是唐军逐走西突厥反叛势力,龟兹大定,龟兹佛教复又大行,开窟造像事业得以恢复。汉唐时代,龟兹境内不但有众多的佛教石窟及寺院,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名僧大德,著名的佛学大师鸠摩罗什、帛延、帛法祖、帛尸梨密多罗等龟兹高僧均先后来到内地从事翻译和传播佛教文化的事业。如:来自中土洛阳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