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祖逖北伐》简案_八年级语文教案_范文先生网
《祖逖北伐》简案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领会文章精髓
3、掌握重点字句
设计意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全文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 二、课文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设计意图:以典故形式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三、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图片)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图片)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创造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配乐朗诵
??? 配有相应图片
??? 设计意图:从全新的视听角度给学生以震撼,调动起学习热情。
?? ?五、整体感知
1、《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设想一下当时皇帝看到了《祖逖北伐》后,会有什么感受?
2、作为一名中学生,从《祖逖北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对全文有高度的把握。
??? 六、课文赏析
1、赏析重点字。
???? 蹴琨觉曰
???? 睿素无北伐之志
???? 击楫而誓曰
2、分析祖逖之人物形象。(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角度入手。)
设计意图:结合重点字句的细致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精神。
七、知识归纳
1、古汉语特殊用法
a.自相鱼肉 (名次用作动词)
????? 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定语后置句)
????? c.言于睿曰? (倒装句)
2、成语归纳
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
????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常见的语言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今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 八、拓展练习
???????????????????????????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最后一课》
时间:1979年5月24日(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
5月25日(星期五,上午第四节课)
5月26日(星期六,上午第三节课)
任课老师:格致中学 高润华
班级:初一(1)班
〔第一课时〕
〔预备铃后,师、生齐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渡荆门送别》。〕
〔上课铃响〕
师:我们前一阶段呢,读了几篇外国的短篇小说——我们读了小林多喜二的《母亲》,我们又读了契诃夫的《凡卡》。
现在大家把课文打开来,翻到142页,今天要学习法国的短篇小说——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板书:最后一课〕我们昨天听了一遍录音,今天我们早读又读了一遍。现在我们看看题目,为什么说这是《最后一课》呢?为什么小说里的主人公,法国的孩子不能再念法语了呢?——而是最后的一课呢?
现在我简单地把当时的背景介绍一下。〔挂中学地理教学挂图《法国》〕《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上说,反映了1870到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的情况。〔板书:1870—1871普法战争〕我们看看注解,关于“普鲁士”——看看注解(4)。哪个同学把注解(4)读一下看?〔学生举手〕好,×××。
生(1):“〔普鲁士〕当时德意志境内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它在普法战争(1870—1871)中战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教师指地图上的法国、德国〕
师:好,那么我们知道普鲁士,也就是德国的前身。在普法战争中,起先呢,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他要称霸欧洲,因此就出兵向普鲁士挑战,结果呢,普鲁士军队已经有了准备了,所以他去打的时候,非但没有把人家打败,相反呢,人家把他打败了。结果就把阿尔萨斯,还有洛林东部两个地方作为割地,割给了普鲁士。这两个地方的学校,也就在普鲁士的统治下,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