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产**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 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 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牌与技 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 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牌, 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 撑,自主品牌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 2005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 产值383,800,9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7%;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 入375,265,8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1% ;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 21,462,002千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09% 。 2006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 产值539,704,99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 入527,234,93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 32,605,6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9% ;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 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6,142家。 2007年1-11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 产值683,525,50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3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 收入663,529,26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4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 48,487,36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8.61%;截至2007年11月底,全 2 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7,171家。 从2010年1-10月份的行业运行情况看,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总额仍在 增长,但增速放缓;进出口额也双双增长,但进口产品以变速箱及发 动机零件等高利润、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产品为主,出口产品以轮胎、 电子仪器仪表等进入壁垒低、利润薄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为 主。下游整车行业在一定时期产能过剩,虽然2010年在国家的各项刺 激政策下出现了非常规的高速增长,但2011年产销增速放缓、产能过 剩压力加大,受其影响,零部件行业下半年可能会承受较大利润的压 力。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上下游两头受挤,行业面临双重压力零部件 行业是两头受挤的行业,对上下游缺乏议价能力。上游原材料主要是 钢材、橡胶、塑料、织物等,其价格最终由钢铁、石油、天然橡胶等 大宗商品价格决定,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通过对上游商品价格走势的 判断规避风险。同时,下游整车制造商多为大企业大集团,在与零部 件厂商的利益博弈中处于强势地位,谈判能力强,能将成本压力转嫁 给汽车零部件行业,因此,零部件实际上处于两头受挤的“三明治” 夹心地位。 201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未来几年 仍将保持20% 以上的增幅。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配行业规模产值可达 到2.5万亿元人民币。2002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保持了近10年的 高速增长,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中国 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3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到2011年,中国汽车产 销突破1900万辆,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 3 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间并购整 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 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 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汽车零部件品牌迅速崛起, 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翘楚!国产零部件主要用于自主品牌汽 车,市场占有率低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的绝大 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 ,拥有外 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 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 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 ,本土零部件主要应用于 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低。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科技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