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第二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通感·表现
课题 “ 表达·交流 综合实践” 通感·表现
课型 写 作
课时 一课时
上课日期 2012.09.28
城郊中学 孙 秀 丽
九年级第二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通感·表现
课前预习:
对本单元所学课文进行再阅读,了解和学习各作品中用哪些感觉形象来生动丰富地表现音乐。
相关课程标准:
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要不断地进行训练,这对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程度、灵感可诱发程度以及广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写作中想象力的重要,延伸到“通感”和艺术表现中加以理解
2.实践通感、比喻等的运用,提高艺术表现力和鉴赏力。
3.品味运用语言形象创造的听觉、音乐形象的美感。
评价任务:
1.学会通感、比喻的运用。
2.互读文章,相互评价,推荐参加班级交流。
教学过程:
感受通感之妙
上一单元作文课上,我们知道了作家的想象力实在令人惊叹,虚构也是小说家的看家本领。这一单元要学习想象的功用不仅在虚构故事上,还在于艺术表现上。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诗文,看作者用哪些感觉形象来生动丰富地表现音乐?(出示课件)
大弦嘈嘈如急雨( 听、 视 ), 小弦切切如私语( 听 )
嘈嘈切切错杂弹( 听 ), 大珠小珠落玉盘( 视 、听 )
银瓶乍破水浆迸( 视、听 ), 铁骑突出刀枪鸣( 视、 听 )
间关莺语花底滑( 听转视 ),
冰泉冷涩弦凝绝( 视转触、味 )
学生朗读、体会、交流。
教师小结:
这里所有的视听意象,妙处不仅在可视可听,而且在于,这些可视可听的信息(珍珠、银瓶、水浆、铁骑、莺语、花底、冰泉),都能够引起联想和记忆,这些在当时已经是与诗意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意象。
我们再来欣赏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作者用了哪些感觉来表现乐曲之美的。(出示课件)
昆山玉碎凤凰叫( 视、 听 ),芙蓉泣露香兰笑 (视、 听)
十二门前融冷光( 视、 触 ),二十三丝动紫皇(听、视)
女娲炼石补天处( 视 ),石破天惊逗秋雨(听、视)
梦入神山教神妪( 视 ),老鱼跳波瘦蛟舞(视 )
吴质不眠倚桂树( 视 ),露脚斜飞湿寒兔(视、触)
学生朗读、体会、交流。
教师小结:
李贺动了多种感觉来表现乐曲之美,与白居易一样,这些感觉都是美好的,如,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紫皇、桂树等。但也有一些看来和白居易不太相同的意象,如:冷光、神妪、老鱼、瘦蛟等。在这里显现出李贺想象的独特,诗情的冷峻。
通过赏析我们知道了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来交互表现,增强形象的独特性,使不同感觉形象互相融通,这就是“通感”。
二.表现通感之美
第二单元以感悟艺术为主题,从本单元各篇表现音乐的文字了解用通感、比喻表现音乐的好处,评析各自的特点。学会使用通感、比喻。(出示课件)
1.“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在这段文字里,刘鹗用攀登泰山的景色来巧妙的比喻白妞那激越高亢的歌声。再如:“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这里作者用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的盘旋穿插来摹写白妞声音的宛转回环之美。在借用形象来描摹声音之后,作者又突发奇想,大胆的借用色彩来描摹声音:“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样,作者时而绘声,时而摹形,时而点色,把白妞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说书艺术淋漓尽致的展示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多个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沉醉于作者精心构筑的绝妙的艺术境界中。
2.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有《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4.油菜花给遍
文档评论(0)